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扶贫日典型宣传材料

2019-10-15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收藏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将定点帮扶龙陵县的工作当作学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重要举措,当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大课题,当作履行高校社会责任、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体现,坚持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以高度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投入到扶贫攻坚战当中。今年上半年开学之初,学校党委召开会议,通过决议将定点扶贫工作写入学校2019年度工作要点之中,确定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并签订了定点扶贫工作责任书。

  今年5月23日,学校专门召开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由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会议部署了学校2019年帮扶龙陵县的工作计划;分解落实了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任务,保证本年度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上半年,校党委书记和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龙陵县实地考察调研、精准对接,掌握来自一线的第一手信息,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

  多头并进,贯彻落实消费扶贫

  学校努力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后勤处在校内大学生超市以及两处学生食堂和所有教工食堂开设云南龙陵产品专卖及展销窗口,扩大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高效落实精准扶贫。

  学校工会继续在云南省龙陵县开展消费扶贫,为教工会员采购龙陵普洱茶为五一节和端午节的慰问品,投入资金92.56万元。

  为促进消费扶贫,扩大宣传,做到既扶智又扶志,在学校成立七十周年庆典之际,学校邀请龙陵县核桃坪村来学校举办农特产品展销。

  助力当地产业发展,继续打造“带不走的”农产品高端品牌

  学校利用发展电商平台契机,在龙陵县核桃坪村创立了“佧佤翁”特色农产品品牌,保证了村集体经济平稳增收。“佧佤翁”名中“佧佤”源于村内有古佤族遗址“佧佤王宫”;“翁”意为老人,代指健康之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电商发展遇到了很多瓶颈问题,比如,产品竞争力不强、品牌认知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等。为此,驻村第一书记继续探索、调研分析、总结经验,重新捋顺电商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1+1+2+2”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即“1个电商平台线上销售+1次集中线下推广销售(参加各类展销会)+2家扶贫单位线下定点销售(如省接待办附属宾馆展台、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超市、教工食堂)+2家扶贫单位福利性销售”。

  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认知度,学校建筑与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专任教师及其团队对“佧佤翁”系列农产品进行全新包装设计。2018年4月,经过近半年的沟通协调,全线8种产品(核桃、绿茶、精品绿茶、草果、核桃油、百花蜜、石斛枫斗、石斛鲜条)全面升级完成。

  在产品包装升级的同时,对产品质量也进行严格把关和提升:茶叶的选种、采摘及生产过程都进一步精细化,并且细分市场,探索开发高端精品茶叶;核桃油的压榨过程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进一步保证卫生安全;百花蜜的蜜源地选取,饲养过程与捞取时机都严格按照中华蜂养殖标准进行,并保证不掺杂任何添加剂。产品包装的全面升级和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佧佤翁”走出去提供了坚实保障。

  有了过硬的产品作保证,就要在产品的推广与营销上下功夫。为此,大连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开展推广。2018年初,与云南省南博局、省农业厅、保山市农业局取得联系,为核桃坪村参展第五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博会”)争取机会。经过多方努力,6月14日,核桃坪村3名驻村工作队员及4名村干部携9种(增加土鸡蛋)价值近10万元的产品到昆参加了第五届“南博会”。展会期间,作为仅有的两个村级企业实现收入2.5万元,得到了保山市市长杨军、市委副书记杨赛光、副市长姜涛的亲切慰问和充分肯定,获《保山日报》、新华网云南频道的专题报道。此外还利用参展时机将产品推荐到了位于昆明的央派第一书记电商实体店进行展销。

  参展“南博会”不仅实现了线下销售第一桶金,达到了宣传推广的效果,同时也与其他企业学习借鉴了营销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随后,又完成了“佧佤翁”品牌的商标注册,在打造品牌价值上前进了一大步。

  在产品营销之外,大连理工大学还利用优势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智力支持项目。2018年11月20日,学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协会”,协会是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工作内容,助力中国边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教育发展、文化发展的学生社团,目前会员45人。协会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负责“佧佤翁”特色农产品(已于2017年底上架大学生超市和教工食堂)在校内的销售运营,并开展产品调研、销售渠道拓展等相关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将保障义务教育作为2019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履行大学教育使命,将扶贫工作贯穿“三全育人”,培养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扶贫先扶智,努力开展教育扶贫、智力扶贫

  今年1月寒假期间,学校派出8名研究生到龙陵县龙江乡新寨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共培训60人。在为期7天的支教里,每天开设了辅导美术、舞蹈、体育、趣味等多门课程。当地参加活动的小学员们开阔了眼界,获益匪浅,支教团的成员们也同样感触颇多,增长了阅历,磨炼了意志。学校全方位育人在扶贫工作中得到了体现。

  3月6日至8日,学校附属高中派骨干教师7人前往龙陵一中,对当地教师进行7场讲座辅导,培训教师307人,帮助当地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2019年高考中,龙陵一中取得了好成绩,有一名学生名列云南省第三名。

  5月17日至19日,创新创业学院人工智能党支部部分师生携多项科创竞赛成果,分别参加了云南省保山市和云南省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创新的智力优势助推我校在滇西地区扶贫工作。本次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成为保障义务教育的有力拓展和补充。

  以学校云南籍本科生为主的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了乡村振兴志愿者协会。2019年上半年协会积极组织为龙陵县小学生捐书活动,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他们还积极帮助开展龙陵县农产品在校内的展销活动,是学校扶贫工作与“三全”育人相结合的典型实例。

  7月,学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与共和国同行”暑期龙陵实践活动,深入龙陵县开展志愿服务。实践队长王兴磊就是龙陵县籍学生,他表示“自己成长在龙陵,对家乡充满感情,正是大连理工大学对龙陵县的定点帮扶让他认识了大工,考入了大工,现在作为大工学子,理应回报故乡,把自己和同学们所学带给山区的孩子们。”放假前他就积极策划,成功组建了以云南籍学生为主,包括全国各地同学的实践团队。在学校他们就社会实践做了精心的设计,认真备好每一门课,并积极参加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共和国同行”暑期实践攀登计划。在松山抗战文化村,队员们与村里的老人就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精准扶贫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老人们对党的农村政策非常感恩,队员也从老人们爽朗的笑声中切实体会到新农村政策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龙江乡新寨村,实践队员们经受了新寨村的“五关”的考验,即语言关、雨水关、饮食关、生活关、教学关,不断地体会着当地生活的酸甜苦辣,并努力克服每一“关”,很快和当地的孩子打成一片。家长们对支教队说:“感谢你们把这么丰富的文化大餐带给我们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有了更宽广的眼界和更高的目标追求。” 实践队员们还深入基层和乡镇干部一起开展工作,从树林到池塘、从田间到地头都留下了队员们辛勤的汗水和坚实的脚印。龙江乡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挑大拇指称赞我们的实践团队,“能吃苦,有毅力,有新时代大学生的干劲。”

  暑假期间,学校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的青年师生“爱心支教团”一行13人再次踏上征程,带着募集的爱心书籍、文具等物资远赴云南省龙陵县贫困乡村开展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支教团为龙山镇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了“英语教师培训”,就语言学习规律及外语教学技巧等内容开展讲座。支教团师生与当地中学教师们,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热烈交流互动。支教团成员还赴龙山小学与龙陵县第一中学实地调研教育教学现状。龙陵县第一中学白校长和龙山小学张校长带领支教团参观校舍并分别介绍办学师资和学生录取情况。龙陵县第一中学也是我校定点支教单位,学校对我们的支教活动高度赞扬,肯定了支教队员对教学成果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将有1名外语学子,同时也是去年第一批爱心支教的队员,满怀感恩与奉献的初心到龙陵县第一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今后,学校还将继续按照教育部要求,对标精准,结合龙陵县脱贫攻坚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人才、科技优势,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