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支部共建工作,促进脱贫攻坚

2019-10-15 来源:吉林大学收藏

  近年,吉林大学紧紧围绕抓好党建,夯实党建基础,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并凝聚吉林大学和通榆县脱贫攻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效果。

  吉林大学校工会党支部突出了党建统领,狠抓脱贫攻坚,以边昭村党支部为例交流活动,激励党员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开展远程培训、主题党课、专题教育近百余次,对边昭村党员活动室及党员书屋进行修缮。双方共签“军令状”成立“共建党建指挥部”,根据脱贫攻坚工作的难易程度,将整个村划分为若干个作战单位,推行包抓包户,形成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进度清单,明确作战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无缝衔接,推行落实。

  自精准扶贫以来吉林大学共计投入218万元的党费,用于支持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援建党支部49个,定点支部联建19个,为党建活动规范化开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强化村领导班子的工作职责,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一、重点提升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领导,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脱贫攻坚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要推行扶贫人员“一肩挑”和“结对子”的能力,选派骨干扶贫成员兼任相关组织负责人,领导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要持续加大投入,巩固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

  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产业精准扶贫的组织领导。精准扶贫重在产业扶贫,首先要建立产业扶贫督办机制。制定对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分类检查督办的具体办法,重点督办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项目、市场主体落实情况,督办相关部门政策到位和项目负责人履职尽责情况,确保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当好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对接的桥梁纽带,基层党组织要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打消顾虑、增强信心、维护权益、协助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帮助落实贷款,协调好市场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关系,在发生纠纷时当好矛盾的调解员。最后,要实行项目化的管理。由党组织牵头,具体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协调服务、管理督促、总结宣传、整理归档等全程工作;同时加强党建扶贫的研发申报、评估筛选、审核确定、组织实施、管理跟踪、宣传推广、深化提升等过程监督管理,确保打造党建扶贫品牌符合本村实际,符合规划要求。

  5年来,吉林大学对通榆县定点扶贫工作进行多次部署和实施。在深入分析通榆贫困症结的基础上,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和教育扶贫为主要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教育、医疗、智力、科技、点对点帮扶等多种形式扶贫,为通榆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实施定点帮扶以来,学校累计投入910余万元,其中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帮扶物资410余万元,下派挂职副县长2人,驻村第一书记2人,资助贫困学生30人,慰问帮扶贫困户165户,扶贫义诊2000余人,开展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1500余人次,已为实现通榆整体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激发群众脱贫干劲

  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对贫困户的思想引领作用。村民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病,有的是因残,而有的则只是因为懒惰成性,只想等着政府救济,不愿意吃苦发展生产,改变自身贫困现状。针对这种贫困户安贫乐贫、不思进取的思想,要通过教育引领、典型培育、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让贫困户看到脱贫希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和决心。首先,党员干部要经常走访这些贫困户,进行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通过持续性的思想引领使贫困户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其次,基层党组织要定期组织贫困群众收看励志教育、革命教育、技能教育等科教片,同时加大扶贫政策宣讲力度,祛除政策误解,改变基层群众“认命贫困”的思想。

 

  学校党委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把定点扶贫工作做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学校一把手工程,分管校领导亲抓落实。多次深入了解当地县情、社情、民情、教情,实事求是地确定目标、任务和举措,与当地脱贫攻坚计划搞好衔接,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多次召开专题党委常委会议,聚焦“精准”,目标“脱贫”,把帮扶通榆县“脱真贫、真脱贫”作为党和政府交办的“国家事”、人民需要的“着急事”、吉林大学的“自己事”,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学校主要领导挂帅,班子其他成员全力参与,多次到通榆县调研考察,解决关键问题,为在校内营造积极的帮扶氛围和当地开展有效的帮扶行动带好头、出好招。

  为全面助力通榆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校方经过实地勘察我们发现通榆县特色农产品种类较多,因缺乏形象包装和品牌设计,所以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校常务副书记蔡莉和派驻通榆县挂职人员多次赴农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等基层一线调研,充分了解当地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积极整合校内力量,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拓宽消费扶贫渠道,创新消费扶贫思路及举措,吉大多次组织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和商学院、管理学院专家为通榆县边昭镇边昭村的农产品设计农产品品牌和包装,制定营销方案,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把消费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因为消费扶贫有利于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人民收入。另一方面学校这一举措符合中央关于消费扶贫要求。

  三、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开展务实管用的技能培训

  农民想发家致富,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技术,也没有门路。这就需要扶贫队伍强化科普惠农工作,成立科普惠农工作小组,定期开办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班,尤其要重视对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有一定知识的青年农民的培训。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邀请行内专家、企业人员、创业成功人士过来授课或作技术指导;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网络教学;还可以组织农民到先进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经验,转变观念、开阔视野。通过技术培训,把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才能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只有党员干部努力成为“土专家”“田秀才”,基层党组织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校地合作”来提升干部技能,比如吉大高校学生组织,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大学生党员干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与基层党建组织签署协议,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同时让他们在活动当中加多一项内容,就是对当地党员干部进行基本办公技能培训。根据通榆县需求,学校举办“通榆县精准扶贫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及后备干部等1000余人次;商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农业科技培训班”项目为通榆培训了1000余人次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通过组织不同层面人员和不同需求系统培训,有效提升了通榆县地方管理能力及工农业技术水平。

  近年来,吉林大学向通榆县捐款200万元,为社会关注帮扶通榆县带了好头;校党委向通榆县委提供的160万元援建资金,为29个易地扶贫搬迁村新建了20个村部党员培训中心和党员书屋;学校派来的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尽心尽职、扎扎实实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多名专家、教授带领学生深入乡村,不怕吃苦,研发项目,做到了精准扶贫,使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吉林大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9月16日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