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教育系统积极开拓渠道、精准帮扶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就业——

帮一人就业 助全家脱贫

2020-06-2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阿布都热合慢·麦麦提来自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新疆莎车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年迈,母亲体弱多病,全家7口人靠种地、打工为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求职季,面对激烈竞争,阿布都热合慢·麦麦提心理负担很重,求职之初多次碰壁。在学校“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和新疆“优先录取贫困家庭毕业生”政策的双重帮扶下,不久前,他成功签约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实习期工资每月5000元。

  “确定录用后我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里,全家人欣喜若狂。”阿布都热合慢·麦麦提动情地说,过去家里收入低,现在我一个月就能挣这么多,我们切实体会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真正含义。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收官之年。52个未摘帽贫困县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前,52个未摘帽贫困县共有毕业生13.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4.5万人。助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教育系统积极开拓渠道、精准帮扶、兜底保障,全力推动贫困县毕业生尽早就业。

  开拓渠道,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带岗”

  5月18日,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唐湘璐正式拿到了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指挥保障中心的录用通知,终于松了一口气。

  唐湘璐来自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也是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从2月到5月,受疫情影响,一直在家“云求职”的她,内心十分焦灼。

  “非常感谢学校、学院为我们的付出。”唐湘璐说,“学院为我们建立了‘重点宝宝’就业群,辅导员也给我推送优质岗位。”

  中国农业大学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郭立群介绍,对建档立卡贫困户、52个未摘帽贫困县等困难毕业生群体,学校实施“就业帮扶助航行动”,立下了对毕业生“确保百分百帮扶、确保百分百就业”的军令状。

  “一方面,学校搭建建档立卡贫困户、52个未摘帽贫困县等困难毕业生推荐云平台,吸引了876家用人单位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52个未摘帽贫困县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平均每名毕业生被推荐17.5次;举办2020届毕业生——决胜脱贫攻坚专场人才招聘会,共吸引参会单位近百家,累计为毕业生提供岗位需求4000余个。”郭立群说,另一方面,对尚未落实去向的毕业生实行“责任人包干制”,每周召开工作交流会,确保对未就业毕业生“逐院、逐人挂账销号,最终清理归零”。

  截至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有7个学院完成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100%就业目标,84%的贫困县毕业生已经落实就业去向。

  岗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教育部多措并举扩大岗位供给,全力推动升学扩招吸纳一批,设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升本专项计划”,单列计划、单独录取。政策性岗位吸纳一批,基层项目、教师招聘等政策性岗位全面向贫困家庭毕业生倾斜。专场招聘吸纳一批,“24365”推出“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专场”“互联网企业助力52个未摘帽贫困县大学生专场”,优先向贫困家庭毕业生推荐岗位,截至6月21日共汇集岗位8.3万余个,毕业生简历投递超过7.6万人次。

  各地各高校也积极开拓渠道,为毕业生“带岗”。宁夏通过举办小型精品就业网络专场等形式,实现精准推介、重点推荐、个性化辅导。四川积极举办“聚焦重点群体 助力脱贫攻坚”“湖北籍毕业生专场”等大型网络招聘活动,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三类重点群体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佳木斯大学举办“2020届建档立卡毕业生网络双选会”,提供岗位6697个,为困难毕业生搭建平台,促进就业。

  建立台账,“一生一策”精准帮扶

  今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硕士毕业生杨圆圆拿到了4个录用通知,在她看来,这得益于学校“千方百计保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必须就业、就好业”的政策。

  杨圆圆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家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是学校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特殊困难群体。

  “研二学期结束,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给我打来电话,提醒我进入研三求职期要早做准备,促使我提前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我的求职意向,学院副书记和导师都给我推荐了相关的实习单位。疫情期间,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多次电话鼓励我,帮我疏导心理压力;学院和学校还给我发放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求职专项经费。求职季,我深切感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关怀。”杨圆圆说。

  “贫困家庭毕业生普遍面临着社会资源匮乏、就业渠道窄、信心不足等问题,学校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建立了‘一生一策’台账,配强帮扶力量、一帮到底、助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尽早就业就好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介绍,学校一是配强“多对一”结对帮扶力量,确保每一名困难毕业生都有持续深入的帮扶人员;二是采取“集成化”就业帮扶举措,实施“一生一策”、一帮到底;三是教育引导毕业生摆正求职心态、合理调整预期,积极主动求职择业;四是实行“减法式”的信息统计,建立工作台账,做好帮扶工作记录,努力为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落实去向。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建立台账销号制度;推动高校确立校领导、院领导、辅导员等“一对一”提供职业指导和岗位信息,并把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指导重要内容,力争让这52个县毕业生就业情况高于全国总体水平。

  各地各高校也积极行动起来,广西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对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就业岗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提供不少于3个薪酬2000元/月以上的工作岗位信息,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为建档立卡毕业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每年都举办不少于3场的建档立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陕西要求高校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逐层逐人明确任务目标;组建督查组深入高校对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实地督查。黑龙江大学将“用人单位数据库”与“贫困毕业生帮扶信息库”无缝对接,通过手机微信优先定点推送,保证为每名贫困毕业生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向企业重点介绍和灵活推荐贫困毕业生,努力为每一名贫困毕业生落实去向。

  兜底保障,持续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

  家在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的努尔古丽家有6口人,每个月靠妈妈打工2000元左右的收入维持生计,从入学起,就被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定为重点关注、重点帮扶人群。

  她的帮扶老师申丽霞先帮助她过了语言关,流利的普通话让她顺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并成功留下成为一名正式职工。而仅仅实习6个月,她就还清了助学贷款。就职以后,努尔古丽也没有停止学习,积极筹备参加专升本考试,申丽霞也积极采用线上教学资源对她进行辅导。

  “扶起来,陪一程、走一程、送一程,在帮扶的路上,扶只是手段,帮不是目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意识才是帮扶最大的成效。”申丽霞说。

  扶上马,送一程。云南省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8类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截至5月中旬已向全省7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每人发放了1000元。河南省为每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000元。西南石油大学对湖北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给予每人1200元的资助。

  加强兜底保障。甘肃持续跟踪,不断服务。对少数离校暂未就业的重点群体毕业生,及时做好学生离校前后的就业信息衔接工作,详细掌握就业意愿、求职区域、存在困难等信息,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台账,指定专人持续跟进,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帮扶。陕西省对离校暂未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建立数据库,持续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沈阳工业大学实行“兜底”帮扶,设立一批科研助理、公益岗位,确保贫困家庭毕业生全部就业。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压实责任,教育部将各地各高校开展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情况,作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部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展情况专项调研和各地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双周通报工作机制;确保贫困县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