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宁波慈溪区域一盘棋,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实时评价平台——

“以评促教”构建教育新生态

2021-01-2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日,宁波慈溪市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现场会,慈溪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成说,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评价教育、评价学生,构建区域教育发展绿色评价体系,引领健康教育新生态。

  尊重学校,评价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参与”

  改革初始,慈溪就坚决破除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站在五育并举的高度推进改革,按照“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思路,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

  综合性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特点。慈溪探索发现,区域教育发展评价既要在目标、内容、方法、结果运用等方面体现综合性,还要将学生的发展评价与成长环境评价相结合。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慈溪尊重区域与学校的实践背景,既做到区域一盘棋,又做到学校个性化,在县(市、区)的统一框架下,进行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改进区域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综合对策。

  如慈溪阳光实验学校采用“七彩阳光卡”激励性评价机制,设立学生校长团,对学生日常的“红领巾薪酬岗”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发放“阳光币”,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设立“亲子契约”评价,促进家校合作;设立“荣誉申请”,评价学生的成长规划达成情况……多渠道、多维度地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提升育人质量。

  “在推进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教育实现了一个重大转变。”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马建军说,过去学校和教师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是被动的,且在期末阶段集中突击,而现在从“被动等待”变成了“主动参与”,把“完成任务的评价”转到了“融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依靠大数据,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坚持多元、实证、开放、高效的发展方向,慈溪研发了教育大数据平台,整合原有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系统,开发了全新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该大数据平台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全学段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评价系统内容包括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五大维度,并且充分考虑了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学段的有效衔接。

  品德表现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首要内容。当前,慈溪正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实施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推广“寻美慈溪”地方德育教材,推进德育综合课程建设,丰富学生实践与发展的评价载体。

  在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下,慈溪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教学成果丰硕。在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中,慈溪师生表现出色,在三大类活动中共获得一等奖10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当前慈溪有两所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排球特色学校,12所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评价改革进入了‘智评’模式,逐步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王建成说,今后在省、市、县三级逐级细化方案下,慈溪将进一步推进精准评价,提高教学效益,提升管理层次。

  多方合力,评价从“为评而评”转到“以评促学”

  “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辅助目的是为上一级学校招生服务。”马建军介绍,为了提升“以评促学”的实效,慈溪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做到三个“随时”,即数据随时采集、评价随时反馈、结果随时共享,由此将评价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

  育人不仅是校园围墙内的事,还需要把家长、社会的力量和资源集聚起来,形成全社会育人局面。慈溪开发的教育评价系统采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多角色多通道设计,调动了各方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简捷高效的操作大大减轻了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的负担,也提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分析决策水平。

  行政推动,教研跟进。慈溪充分挖掘评价的本位功能,使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等功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变“统一评价”为“分类评价”,尊重学校的发展背景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努力向被评价者传递积极的力量。

  慈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多年来坚持打造亲子德育特色品牌,如在“德育家庭作业”系列活动中,学生在每月初从班主任手中领到一份德育家庭作业,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用多种形式记录自己实践的足迹。每月末,结合学生自评、家长评议,班主任对学生德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作出评定,再由班级共同评选出“德育之星”,表现突出者参评学校“德育金星”。不少家长认为,通过实践和评选,不仅引导孩子养成了好习惯,也让孩子收获了自信,改善了亲子关系。

  “慈溪将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好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育人功能,以评促教,用评价改革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推动区域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王建成说。(本报记者 史望颖)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