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人民日报》举行“素质教育大讨论”专家座谈会,多位对我国教育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围绕当前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家庭和各级政府应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教育评价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认为,政府应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以培养一批名教师、名校长为前提,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素质教育之所以开展困难,人才观的片面和成才观的误区是一个重要因素。“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卢勤建议,家长要树立起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等观念。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李奕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融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要通过高考制度的改革来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影响中小学家长和学生的价值观。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明光指出,教育改革是个渐进过程,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先立后破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进行。
摘自:人民网 2005年10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