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部行 之五

新机制情暖三湘四水

湖南省石门县楚江镇完小在校园内公示学校“两免”标准及享受“一补”的学生名单。

  春江水暖,枝头新绿……汽车行走在湖南三湘四水的辽阔土地上,一路是看不尽的美景。

  美景的背后,是一串沉甸甸的数字:湖南省人口6768万,在全国排位第七,其中农村人口4148万,属于农业大省;年财政收入891亿元,人均财政只排在全国第二十八位,属于财政穷省;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65万,几乎占到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

  “典型的农业大省、财政穷省办教育。”陪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专项督导组检查的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元魁说:“但我们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抓实抓好,通过农村教育推进湖南富民强省的进程,迈开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大步……”

  贫困学生的账目:“妈妈,您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费了”

  3月7日,石门县--一个省级扶贫县境内。春雨像绣花针般细密地斜织着,汽车在公路边的一所学校门前停下。
周珏,石门县皂市镇中学初一学生,父亲长年卧病在床,家里只靠母亲种几亩柑橘和外出打零工挣点钱。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欠了不少债。

  “妈妈,您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费了。”放寒假了,周珏拿着学校发放的《缴费明白卡》,飞快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向妈妈大声朗读着新学期将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课本并补助生活费的好消息。

  周珏的妈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免教科书费100.59元,免学杂费124元,只收51元的作业本费和56元的寄宿费,每年还发200元的寄宿生活补助。“国家的政策好啊,要不我家的妹儿就上不起学喽。”

  今年,湖南省共需投入新机制资金19.8亿元(不包括中央免费教科书资金),其中省、市、县三级应承担的新机制经费总额8.01亿元。农村学生除缴纳课本费、作业本费、寄宿学生寄宿费以及自愿就餐(搭餐)学生的伙食费外,不需要再缴任何费用。

  陈元魁告诉记者,从今春起,湖南仅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还会将范围扩大到县级市和县镇学生,以及按公办学校标准收取杂费的民办学校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

  农村校长的账目:“少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份使命”

  3月9日,记者来到了八百里洞庭与万里长江环绕的鱼米之乡――华容县。

  “县财政按每年初中生均305元的标准为我校核定了公用经费,比收杂费前生均提高了15元。目前学校共有2100多名学生,全年学校公用经费65.7万元,净增3万多元。第一季度16.4万元的经费已拨到了学校的账上。”刚刚走出课堂、手上还沾着粉笔灰的华容县六中副校长刘利军,在纸上细心地为记者算起了学校的经费账。

  刘利军告诉记者,过去,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是“政府投一点、群众筹一点、学校挤一点、学生收一点”,东挪西凑、入不敷出;现在,新机制让教育由“吃杂粮”变成“吃公粮”,学校经费标准比以前提高了,再加上单列的11.5万元的校舍维修费用,“学校基本运转从一开始就没有大问题”。

  据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介绍,早在去年年底,湖南就在“省拿大头”的前提下,根据市、县经济发展差异,分类确定了地方各级财政经费分担责任:一是国扶县、省扶县以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享受省扶县政策的民族县等42个县,由省、市财政按9:1的比例分担;二是人均可用财力在2万元以下的县市区,由省、市、县三级按6:1:3的比例分担;三是人均可用财力在2万元至3万元的县市区,由省、市、县三级按5:1:4的比例分担;四是人均可用财力在3万元以上的县市区,全部由县财政承担。

  此外,为确保新机制顺利推进,省财政还拿出1000万元设立了“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改革工作突出的地方予以奖励。“2月底前,全省新机制资金已按比例拨付到位,保证学校开学的正常运转。”张放平说。

  刘利军说:“我做了多年的校长,但从来没像这个学期这样轻松过。看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地入学,心里少了一份沉重感,多了一份使命感。”

  农村教师的工资条:“太好了,我的收入比教育局长还高”

  石门县楚江镇第一完全小学教师张健高兴地拿出自己的工资条给记者看,“真是太好了!我的收入比县教育局长还高出300多元,新机制的实施不但使教师的收入平均每月提高了好几百元,而且都由银行按时统一打卡足额发放,现在我们只需要安心教好书就行了。”

  为了不使教师的收入减少,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赴农村任教,湖南省明确规定,各级财政必须对教师工资进行足额安排,不留一个缺口,不仅要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而且还要比当地公务员工资再高出10%。同时,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措施上也确保与当地公务员一视同仁,彻底解除了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

  同时,为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资水平,除根据国家要求,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提取教师培训费外,湖南还出台了“县市区按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安排继续教育经费”的“土政策”。

  石门、澧县、津市、安乡、华容……一路走来,记者在三湘四水大地看到的、听到的,不仅是春的讯息,还有新机制实施后带来的春的希望。

  省长感言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教育决策,是惠及亿万学生和家庭的大事、好事。今年是第一年,非常关键,所以我们在责任落实、组织落实、资金落实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省政府把实施新机制列入全年为人民办的8件实事之一,提出了“两个100%”的要求,即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达到100%,各级政府分担的新机制资金到位率达到100%。我们还根据湖南的省情扩大了免学杂费的范围,还在“省拿大头”的前提下,根据市、县经济发展差异,分类确定了市、县政府财政经费分担责任;省财政还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以鼓励各地顺利推进此项工作。


  湖南省副省长 郭开朗

  相关链接


  湖南省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453所,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431所,在校学生664.89万人。2007年,湖南省用于新机制资金19.8亿元(不含中央免教科书资金),其中,中央承担11.79亿元,占59.5%;省级承担5.54亿元,占28%;市级承担0.75亿元,占3.8%;县级承担1.72亿元,占8.7%。省、市、县三级应承担的新机制改革经费总额8.01亿元。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7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