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后,滨州市73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该市2007年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为1.16亿元,其中补助免收的杂费和公用经费1.12亿元,免除贫困生课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351万元。第一季度应拨付学校的2716万元已全部到位。这样就能较好地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校长们再也不用为经费东奔西走,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教学工作了。
消除县域城乡教师工资差别是滨州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滨州市长邓向阳在市八届五次人代会上庄严承诺,年内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他们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将全市27263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教师两个标准发放工资的问题。今年3月份,全市中小学教师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了1396元。邹平县不仅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失业保险金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还落实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浮一级政策,全县中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达到2000多元。
如何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是一个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的关键问题。滨州市实行了“校财局管”的方式,即各中小学的财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的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各学校只设一名报账员;原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资金使用权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各中小学作为独立法人的地位不变。“校财局管”的方式,不但能够避免教育经费被挤占、挪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从源头上制止和预防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并且有利于闲散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此外,滨州市还出台了“危改资金纳入专户管理、按形象进度分期核拨”的资金管理改革举措,将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按比例纳入市、县财政预算,建立长效机制,按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和初中生均6平方米、小学生均4.5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500元,年折旧率3.3%的标准,测算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并按照市县两级政府5?X5的比例,分别列入财政预算。2007年全市安排危改资金1732万元,加上国家和省安排的以奖代补的专项资金,较好地解决了危房改造资金缺口大和不稳定的问题。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1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