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周德意调到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时,正是职业教育处于最低谷的时期。“当时人心惶惶,很多老师待岗,大家看不到前景,都很迷茫。”当时还是基层教师的副校长李丽说。
“建设武汉‘中国光谷’需要大批懂技术的‘蓝领’,我们要投入120万元买数控机床设备!”在学校困难到要借钱发工资的时候,周德意作出了让师生震惊的决定。停开广告设计等“老”专业,增开光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与应用等热门专业,周德意大刀阔斧调整专业设置,与“光谷”人才市场需求接轨。
当时,中职最愁的便是生源,周德意鼓励全校师生参与招生,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四处“化缘”,宣传“中国光谷”与学生的就业前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9月,学校招生一举突破1000人。这批学生一进校就被“光谷”企业预订,如今,“上‘光谷’中专,在‘光谷’就业”已成为学校的特色。
“再苦再穷,不能穷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周德意意识到动手能力对学生的重要。尽管资金极其紧张,他仍要求每年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不能少于200万元。几年来,学校共筹资1000多万元,新建18个实验室、7个实训中心,并建成了新校区。如今,学校已经是国家级重点学校,实现了“通过扩大规模促进改革”的超常规发展。
多年的用心办学让周德意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致认可。“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2001届学生黄阅有一次走进校长的办公室,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办公室里,最多的竟然是泡面和饼干!”
而周德意的爱生如子更让学生们难以接受校长的离去。“在外面工作还好不?有空的话常回来看看!”在校长出事前一天还收到校长短信的2005级学生会主席程丽芳抹着眼泪说:“没想到这是校长给我的最后一条短信!”
追悼会上,湖北省教育厅号召全省教育工作者向周德意学习,他的治校理念和治学精神将留在全体师生心中。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