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东营市连续三年实现教育收费“零投诉”

2005-08-25收藏

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2005年8月25日

  东营市委、市政府从全局高度出发,提出“科教兴市”战略,将教育放在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确立“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的方针,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从全方位保证这一战略落到实处。经过多年努力,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切实做到了“三不一无”,即: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不用乱收费;通过完善监管机制,使学校不能乱收费;通过加大查处力度,使校长不敢乱收费;实现了连续三年在省市信访部门无教育乱收费投诉。
  ??
  一、各级领导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之间紧密配合是搞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关键
  ??
  在“科教兴市”战略引导下,东营市各级领导始终将教育摆在各项事业优先发展的位置。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东营市确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颁布了《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县、乡政府对教育发展尤其是教育投入的责任。2004年,市政府又制定了《对县区政府农村教育投入工作专项督查考核办法》,将农村教职工工资发放、生均公用经费拨付、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中小学助学金拨付列入了对县区政府专项督查考核项目。该市基础教育实现了“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三保”,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
  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坚持教育行风建设,构建以教育收费管理为重点的教育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坚持在全系统实施“树教育优秀形象”工程,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在局机关和教育系统横、纵两条线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规范教育收费和教育行风建设新机制。坚持每年初召开全市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动员会,年中组织召开收费工作通报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做到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与党务、政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聘请了50名由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监督员,建立起了多元化的社会监督机制,随时随地对教育收费工作实施全方位监督。各级教育、监察、物价、审计等部门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做到管好春秋两季开学的收费“关键期”。每季度教育、物价、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通过市电台“行风热线”栏目,现场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从而确保了社会监督渠道畅通,使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阳光”工程。严格实行乱收费行为“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违规乱收费案件不护短、不手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治理工作不断深化,为东营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
  二、各项工作措施到位,收效显著
  ??
  (一)全面落实相关政策,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
  1、确保教师工资兑现。东营市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已全部解决,市政府在2001年将全市农村教师工资管理全部上收到县级政府,同一县域统一标准。全市有6个财政困难乡镇,所处县财力困难,这部分教师的工资按每人每年8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由市财政专项转移支付。
  ??
  2、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浮一级。全市中小学教师“三险一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已全部按有关政策兑现。河口区教师的“三险一金”全部由区财政统一支付,并给予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100元补贴,新招聘的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由区财政发给4万元的安家费,据区财政局统计,2005年上半年教师月平均工资已达2200多元。
  ??
  (二)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危房,为学生创造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
  1、整合教育资源,完成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任务。1999年至2002年,全市共投入6469万元取消了全部教学点,小学由原来的406处调整为246处,在校生规模由校均194人上升为324人;初中由原来的91处调整为78处,在校生校均规模由906人上升为1273人。从2001年开始,在全市农村中小学实施了“危改工程”,市财政先后转移支付2410万元,县、乡政府和社会各界筹资7708万元,拆除D级危房107245平方米,新建校舍197112平方米。广饶县丁庄镇近两年来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镇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实施食宿工程。从2003年开始,为解决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远距离学生上学的安全问题,全市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生食宿工程”。当年,市财政转移支付3000万元,各级配套资金4563万元,新建学生食堂10720平方米,学生宿舍82510平方米,有远距离学生的小学全部建起了食堂,初中驻地以外女生和3公里以外男生全部住校。
  ??
  3、实行交通补助。2005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拨款400万元,从2005年9月1日起,对全市农村2.5公里以上的远距离乘车小学生按每人每天1元发放交通补助。同时,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学生用车的管理工作,严格准入制度,定期检查车况,确保学生乘车的安全。
  ??
  4、建立中小学校产安全电子档案。近期,全市正在开展学校安全电子档案建设,对学校校舍、活动设施、消防设施等建立安全“病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由市、县、乡区别情况,拨出专款给予解决。
  ??
  (三)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
  ??
  1、市、县(区)分级负责保障运转经费投入。根据山东省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市、县两级财政都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
  2、学校大宗事项所需经费,由市、县财政予以解决。从2002年开始,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不足部分由市级财政转移支付进行补助。2001年至今,市财政专项支付义务教育专款280万、职业教育专款140万,县级财政也按比例配套到位,累计投入义务教育专款2695万元,职业教育专款308万元。2004年,市财政安排450万元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进行重点补贴,安排300万元对农村普通高中学校扩建进行补助,安排500万元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和对全市6个经济困难乡镇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进行补助。
  ??
  3、扶持、救助弱势群体。从2002年开始,由市财政拨出专款,实行残疾学生免费上学。2004年,市政府建立扶贫助学机制,对贫困学生实施救助,全市共为9584名贫困学生发放救助金396万元。还制定颁布了《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救助体系的意见》,对教育救助的机制进行了完善。近期,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拨出专款,从2005年9月1日开始,免除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段在校学生的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
  ??
  4、保证专款专用。东营在各项教育专款使用上做到了专款专用,城市教育附加全部用于事业发展,没有出现平衡财政预算、截留、挤占、挪用或冲抵学校公用经费等现象。河口区规定,学校超过2万元的维修项目和1万元的图书资料及教学仪器设备集中购置上报区财政,由财政拨专款开支,不挤占、冲抵学校公用经费。
  ??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未来,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
  1、实施“校校通”工程。为推动农村教育向现代化迈进,2002年,全市共投入资金6266万元,用于“校校通”工程,使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微机宽带联网。                                 
  ??
  2、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4年,市财政转移支付2000万元,其中,1200万元采购教学仪器和图书,发放到全市农村中小学。全市五县区全部通过省政府“实验教学普及县”评估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成建制完成实验教学普及工程的地级市。2005年,市政府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列入2005年度“双十工程”,市财政投资3000万元,计划年内使农村中小学从运动场、实验功能用房等基础设施和图书、仪器等内部配套各方面均达到标准化要求。今后,市政府计划将每年城市教育费附加增收部分将全部转移支付到农村,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配置,以推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
  ??
  3、开展“下乡支教”活动。从1996年起,东营市开展了支援基层教育活动,由市教育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从市直机关和学校选派具有丰富管理和教学经验的干部、教师到乡镇和农村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六批市直机关干部和教师,分别到30个教育落后乡镇和75所农村薄弱中小学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市逐年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以培养“专家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群体为目标,与高校合作,组织了四期教育管理干部研究生课程培训班,全市113名校长达到研究生学力水平,占全市中小学校长总数的24.5%。2003―2005年,举办了八期骨干校长(园长)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近400名中小学校长(园长)和教育行政干部接受了严格系统的新课程和管理理念培训。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2003年,市财政投入教师培训费用47.8万元;2004年,市财政投入100万元;2005年,市财政计划投入300万元,实现了教师培训全部免费。另外,为激励教师教研热情,2004年,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首次把教学成果纳入了政府奖励范畴,一、二、三等奖奖额分别为5万元、3万元和2万元。
  ??
  东营市委、市政府保证政府行为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源头上规范了教育收费行为。2001年以来,全市教育总投入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教育总投入累计达30亿元,其中农村教育总投入达11亿元,全市人均教育投入达595元,列全省之首。先后共投入7.65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工程,初步建立起农村教育投入制度化的保障体系,为东营市教育健康、持续和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