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当我参加毕业典礼时感觉非常吵闹,可现在却十分安静,为什么?原来学生之间说话只需要用手机短信来替代了。最有意思的是,一位学生还把手机递过来,让我与他远在菲律宾的母亲通电话,表达校长对毕业生的祝福。我很感慨,50年前没有硅谷,30年前没有生物工业,15年前没有网络,可现在一切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谁会知道10年、20年后世界会有什么样的新科技?科技的进步会把我们带入神奇的仙境。”
7月16日上午,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校长杨祖佑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开始了题为《全球竞争与合作下的大学创新》的主旨演讲。场内座无虚席,四周鸦雀无声。与会代表静静地聆听,找寻着这位让创办12年的大学“出产”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奇校长的治校秘诀。
12年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杨祖佑告诉记者,校长一上任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非常重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集中资源,办最有可能跃居美国大学前列的学科和专业。
学校创办伊始,有教授提出要办法学院,但经过缜密调研,杨祖佑得出结论:20年后该学院方可达到全国第100名;而办环境学院的话,只需10年就可进入前三甲。为此,杨祖佑决定放弃法学院,而选择了后者。
杨祖佑还给记者举例,化学系有个克诺默教授多年前讨论院系发展规划时曾告诉他,我们系只有20多位教授,资源有限,设备也很单薄,目前硅半导体的基础研究和工业研究都是全世界最热的,如果我们依旧做这方面研究,是无法与资源丰富的麻省理工、伯克利、斯坦福等大学竞争的。因此,克诺默教授建议院系向“高分子材料导体或有机材料导体”方向发展特色。一个冷门的研究方向结果被杨祖佑采纳了,这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事实证明,选择的这一方向果然在十多年后热起来了,克诺默教授也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
论坛期间,许多校长都对杨祖佑靠什么吸引住世界级大师,让他们能够安心于只有12年历史的新学校非常好奇。杨祖佑的回答是:“聘请一流教师,科研环境比待遇更具吸引力。”在深入交谈中,记者发现这种科研环境更多地蕴含了人文元素。
与杨祖佑接触过一段时间的校长都知道,杨祖佑的校长室一点不豪华,他追求朴素中的人文含量,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从不摆出自己作为校长的威严,而是与教授学者朋友式地侃侃而谈。至今,他都保持着每天早晨与教授们共进早餐的习惯。
杨祖佑至今仍为“游说”到日本裔科学家中村修二而兴奋不已。中村修二原本在日本一家小型公司工作,他用克诺默教授的基础研究发明了一个“蓝色激光”,这种发光二极管通电后的电能转换率高达80%至90%,是世界上公认的可能会取代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新光源。当时,斯坦福大学和惠普公司派专机去力邀,中村修二没有去。随后杨祖佑也去聘请他,他却答应了。虽然圣塔巴巴拉加州大学与斯坦福相比名声小,但杨祖佑只说了一句“在圣塔巴巴拉有一个团队在等你”,就打动了中村修二的心。因为中村修二的研究尚不成熟,需要许多基础研究做后盾,需要有很多人才做支撑,而他很清楚,就这个技术和人才支撑而言,圣塔巴巴拉是最好的。杨祖佑就是这样揣摩着每个人的心态,并胸怀学校发展的未来蓝图去发现每一位尚在诺贝尔奖“襁褓”中的科学家。
杨祖佑认为:“一流教授最看重的,是有没有和谐人文生态的科研环境,能否建立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实现他的理想。”为此,他不断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准,招收最好的学生并很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形成好学生与好教师互相依存、跨领域合作的研究氛围。“营造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像除草要每天进行,而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想,坚持这样,收获自然会有。”杨祖佑形象地说。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6年7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