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的科学研究大都在科研所,但由于大学拥有搞综合性研究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科研的重要性已经人所共知,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来服务社会,是大学永恒的使命。”
在今天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以“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主持人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以这句话开头,打开了参加讨论的7位中外校长的话匣子。
王生洪认为,在今天科研已经成为大学的一项使命,面对有效开发科研资源这样的任务,大学需要认真考虑3个问题,首先大学如何根据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如何革新原有学校院、系、专业设置和人事制度,改变大学科研小而分散的现状,构建合理的科研体制促进跨学科的科学研究;第三如何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推动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发展。
围绕这3个问题,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校长福克纳、英国华威大学校长范得莱德、英国牛津大学第一副校长麦克米伦、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发表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一个好教授变成不合格的企业家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开发大学科研资源问题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阐明了他的两个观点:一是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是历史赋予大学的责任;二是大学科研有效组织形式并不唯一。
“学校擅长研发,进入市场也许并不适应,把一个好教授变成不合格的企业家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王树国认为校内校外的资源应合理整合,各司其职。
王树国并不赞成在学校内建公司的做法,他认为转化科研成果学校要敢于借力,这包括地区和国外的人力及物质资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曾吸引长春一汽投入2500万资金与学校联合办企业,使学校科研成果得以转化,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按王树国的说法,学校所走的是一条“学校研发与外部联合转化成果”的道路。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开发科研资源的实质是对人的开发
“资源中最活跃的是人,对科研资源的开发实质就是对人的开发。”在对资源的整合上,郑南宁校长强调的是对人才能力的挖掘。他认为大学与公司不同,应该让教师有危机感但不能火药味太浓。同时,郑南宁也强调学术自由不等于个人自由,因此学校在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同时也要大力改革管理制度,有效整合学校内部资源,让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郑南宁也相当看重联合,他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校的优势。西安交通大学曾主动投入经费参与中国科学院的研发项目,郑南宁觉得这条强强联合的道路对学校和国家的科研水平提高都是大有好处的。除了与研究院联合进行学术研究,郑南宁主张学校跳出围墙,走与工业结合的道路,这样会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华威大学校长范得莱德、牛津大学第一副校长麦克米伦:大学和政府、大学内部的合作有助科研转化
范得莱德认为,大学的科研成果要得到有效转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与地方联合是十分必要的,而促进与地方的联合,政府有很大的责任,应
“由上而下”进行。他介绍说,为了让大学在地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地方政府向大学投入资金予以支持。为了能将学校科研成果真正转化成产品、走上市场,几年中,当地政府通过与学校建立项目,为学者提供资金,促进学者与产业合作,推动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的合作,项目获得了成功。
牛津大学校长麦克米伦说,牛津大学科技园是牛津大学成功的标志,学校和地方政府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合作。政府在过去几年给牛津大学投入了很多资金,政府的基础设施基金和科研基础设施基金推动了学校硬件的改善。
麦克米伦介绍说,牛津大学内部支持科技转化的机构也有很好的合作,大学有明确的知识产权意识。牛津大学规定,知识产权归大学所有,这并没有给教师的利益带来伤害,因为教授对知识产权有主导权。学校的一位教授有某个项目的知识产权,随着他赚的钱越来越多,学校也可以赚钱。如果教授愿意可以向外界转让其知识产权。比如,青霉素是牛津大学一位科研人员发明的,他捐出去了,我们没有任何异议。
我们建立了一个“创新公司”,它的主要职能是为大学的科研发明寻找风险投资,建立新的公司,这个模式很成功。过去几年,每年有8个公司上市。大学在公司中占有一定股份,并可以通过出售股份赚钱,这个机制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是很有效的。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奥斯汀大学校长福克纳:科研资源调配至关重要
张信刚校长认为,香港城市大学知识产权转化模式和美国相近。一位员工被大学聘用后创造的知识产权成果属于大学所有,学校会对一个发明进行审核其回报多少来决定是否提供支持。学校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审核一个发明创造拿专利的可能性高不高,赚钱多不多,如果可能性高并且能赚钱,学校就不会放弃。一般来说,会有2/3都要放弃,因为学校负担不起所有的费用。
大学成立公司方面,香港城市大学成立了“城大企业”,这个公司和学校的财务是分开的,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学校持有一定的股份。例如,一位教授创办了“千里眼公司”,现在这个公司已经上市,发展得很成功。
奥斯汀大学校长福克纳说,资源如何优化利用到科研项目中,涉及大学科研资源调配的问题。这一点,每所大学具体的机制是不一样的,他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把科研资源调配的权力下放给人才,让他们作决策。一个决策如果把优秀的教授排除在外,那一定不是一个成功的决策。为了防止教授过多地为自己的院系争取利益,保证决策的公平性,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同时也可邀请外界机构参与决策,促使权力平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