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潜心育人 成就教学名师

2006-09-15收藏

  王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任“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主任,对推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著名的信息系统专家,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领域的研究工作。

  【发言摘要】 未来未知未确定为教学之难

  应该说我们育人的工作是非常难的,它有本身的难处,也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所面临的挑战。难处一个是教书育人,尤其是我们教的自然科学领域,首先是面对未知的,比如科学问题、技术问题,都是希望学生最后去解决,即所谓创新。第二个是面对未来的。第三个是面对未确定的,因为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有许多事物难以确定,假如能够确定人类社会就没这么丰富多彩了。面对未来、未知、未确定性的因素,都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上,这是第一个难处。

  第二个难处,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我们搞自然科学的,我们的教学资源和全国的科技水平有待发展。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又要完成中华复兴的大业,再加上跨越式发展。跨越式的发展是未来的,未来是未知的,所以非常难。我们现在的心情是非常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要有后来人,而且后来人要超过前人,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名师心得】

  作为高校教师,平时教书育人工作仅仅完成了基本的职责。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会不断涌现,因此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要勇于创新和实践,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正是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我们最早提出并组织了“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最近举行的“信息安全对抗竞赛”等一系列有关培养学生素质的方式、方法,为信息工程、信息对抗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王玉凤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在高校从教30年,一直担任本科生基础课教学。主讲课程:大学物理。长期担任物理系副主任,主管教学工作,为学校应用物理专业的建设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立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先后主持建设了应用物理专业“无损检测实验室”和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

  【发言摘要】 物理课的精髓是传授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一个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所以责任非常重大。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我认为:还要立足于本课程作为出发点,来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我是物理学教师,我觉得物理学力热声光电,近代物理丰富多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舞台,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舞台。因为我们学校承担了国家物理教学基地建设任务,我们用了8年的时间建立了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给学生准备了200多个项目。我们给学生开辟了创新实践天地,学生首先要敢于实践,然后才谈得上创新。我们这个创新实践天地活动到现在已经将近6年了,确实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

  【名师心得】

  在高校任教30年,我的教学心得可以归为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让学生亲手触摸几十万伏高压而安然无恙时,当小小的金属球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化磁场中旋转起来的时候,当学生置身立体影像世界的时候……油然而生的好奇感就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当你在课堂上介绍物理学前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介绍他们的探索历程,介绍他们的伟大人格,介绍获得诺贝尔奖的年青人的时候……他们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们在感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使是对那些看上去枯燥无味、难学难懂的概念和公式,当你让学生们了解它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时,学生也会孜孜以求地去学习、去钻研。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确实大有可为!这样的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可能无意,教师必须有心。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机械设计。一直从事复杂曲面数控加工研究、机械传动装置热态与动态设计研究。近年来从事计算机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水工模型自动控制与检测研究等。主持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

  【发言摘要】 引发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

  我这些年做了很多的教学工作。我的一个感觉是从事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教授和副教授一定要花比较大的精力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否则教育教学的水平就不可能很高。一个是老师具备一定学术水平才能带着学生做一些事情。另外,要真心地去把精力放在本科教育上,这样会积极思考。同时也要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去和学生互动。创新不一定都要出一些成果,你要把学生的意识上、心灵层次上的东西“勾”出来,使得学生不吃不喝愿意在实验室中做这个事情。

  另外一方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我们的学生数理知识、功底和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进入到一个公司以后,语言交流方面没有问题,可某些方面还是显得比较弱,就是脑袋瓜子。我们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可能更多一些,但是从经济学的观念、社会学的观念或者环保等其他方面来指导学生少了些。所以我们需要和学生有这样的交流。

  【名师心得】

  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其结果或“产品”是学生,毕业生能否对社会做出优质服务是衡量我们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能够充分地发挥好主导作用,首先要紧跟学科发展,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使得传授的知识是有源头、有流动的活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创新的过程既是无比的艰辛,又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教师要能够发挥好主导作用还必须做到: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董常生 山西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次从国外引进新的动物物种羊驼,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发言摘要】 基础课教师是托起人才大厦的基石

  我有三点认识,第一,教书育人是一个引导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我感觉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最好场所;第三,基础课教师是托起人才大厦的基石,所以基础课教师非常重要。

  我做基础课教学已经26年了,我对基础课教师的辛苦首先是同情,然后是支持。基础课教师申请课题是很难的,因为它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距离。教育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奖等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基础课教师,特别是中年的基础课教师如何对其进行支持,特别是职称上的支持,作为学校来讲,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所以是不是在这方面再出台一些具体的措施。 

  【名师心得】

  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要善于开拓创新。解剖课程属基础课,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很难在科研方面有深入拓展。我积极申报应用型科研课题,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科研领域,以科研促进教学。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教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科研新成果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把教学当成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奉献和育人。我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我深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多年来,在充满刺鼻的福尔马林和腐败气味的实验室中度过,毫无怨言。我时刻注意言传身教,寓教学于育人,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

  项昭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教44年,高校教龄27年。主讲课程:中学数学研究。省级重点学科“数学教育”学科带头人。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先后承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立项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贵州省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高师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发言摘要】 教授要腾出精力研究教学 

  教授担任基础课教学任务,不仅是有利于学生,而且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现在基础课教育对中学教师要求非常高,除了学科知识之外,要求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大学老师也应该增加知识含量。一方面我们的学术造诣、科研能力要增强,另一方面是实践性的知识也要增强。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们要用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想去丰富教学,感染学生,给学生做出表率,积极参与教学的研究活动。

  我认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搞好自身的科研,也应该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能力,形成自己上课的风采和特色。这种投入并不是一种单向的输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课讲得很有意义,课下会提出问题要求老师解答,促使自己去钻研。老师带领学生一块做,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名师心得】

  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尚的师德和高超的师能是教师使命和责任的两块基石。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师德是人格力量的源泉;精湛的师能则是“教人求真”的保障。爱学生,要有朋友的平等,慈母的情感,严师的风范,学者的严谨。构建严谨有序、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探寻中华民族传统与当代教育理念的交汇点。爱教学,爱自己从教的学科,要对自己的课程有兴趣。作为数学教师,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应力求达到最广泛的全面发展,要对整个科学,特别是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有足够的认识。

  崔运武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近年来,依托所主持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国家重大教改项目和国家级教材建设项目,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研究、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提出了被全国同行充分认同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观点。

  【发言摘要】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大学教师的追求

  一些老师常会说:“我今天讲的这堂课简直是对牛弹琴。”我听到后有这样的感触,如果我们真的是对牛弹琴的话,不是牛不好,而是你的琴弹得不好,你为什么不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教学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很关键。这么多年有一个感触,当代大学教育教学是要不断研究、不断投入的过程,是需要专注、需要付出、充满艰辛的过程,也是收获创造欢愉的过程。

  还有一个感触,我仍然这样认为,16世纪的时候,伟大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姆斯说过一句话,说教师这个职业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我对此表示赞同,它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同时,我借用我老师的话,他说“得天下英才者能教之”,这是一个老师最大的快乐。如果能够得天下英才而且能够教之,我想这是大学教师今天最好的追求,最高的境界。

  【名师心得】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以不断创新的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师教学的学术性水平为体现和归宿。大学教学是具有学术水平的教学。教学学术水平是教师整个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教学所具有的研究性(探索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的本质要求和反映,而追求具有学术水平的教学过程,也是提高大学科研水平的过程。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地方大学而言,按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人才,既是服务地方社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形成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之所在。以教学需求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自觉地投入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曹连莆 石河子大学教授。自1961年起一直在新疆任教,先后为本专科生及研究生开设8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讲课程:种子学基础等。作为课程和学科负责人,通过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了全疆一流的师资队伍。科研上主攻麦类育种,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育成麦类作物品种最多的育种家。

  【发言摘要】 孟二冬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们

  孟二冬教授在我们石河子大学支教的过程当中,为培养边疆的学生倒在讲台上。他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们。我想,北大的教授能够对我们边疆的学校作出最后的奉献,我们在边疆学校的老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地培养我们的学生呢?所以,我想应该以孟二冬教授为楷模,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把我们今后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为边疆人才培养继续奉献余热。

  我这次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校推荐的教师参评,同时也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高校名师奖的获得者,所以我也代表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1961年从原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己在边疆从教四十多年。我想通过这次评选,使大家感受到中央对我们边疆、对新疆、对建设兵团高校教师的重视。 

  【名师心得】

  我和雷锋是同龄人,多年来我一直沿着雷锋的足迹向前,不仅学雷锋做事,更学雷锋做人。我教书育人的基本经验是“三式育人”:第一,“大水浇灌式”,就是充分利用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集中给学生进行正面的理论教育;第二,“雨露滋润式”,就是在课堂内外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整枝打杈式”,就是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搞学术是我的专长。当年,我三次上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请求辞去副院(校)长职务,就是为了实现我给自己事业的定位。正因为当年坚持了自己正确的定位,并最终得到上级理解与支持,才使我在后来有可能把个人的事业推向了高峰。

  王雪琴 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高等数学等。从教41年,始终把创新教学、提高质量作为追求,创立的“情感式育人”教学法具有军队特色。倡导并建立了高等数学、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主持的“兵种战术计算”研究,率先在军队院校开设了该研究方向。

  【发言摘要】 一辈子能上好每一堂课非常不容易

  我感觉上好一堂课容易,但是一辈子上好每一堂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也感到课堂教学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水平。课堂的开头,课堂中教学内容的连接,课程的结尾,怎么体现创新精神,怎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觉得这个是永远学不完的。
 
  我们挤出一些时间来建立了数学实验室,开设了数学实验课,这些课程都是学生的必修课。这样把高等数学、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结合起来以后,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们充分体验到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毕业后,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军队各项军事科研的主力。有些学生对我说,王老师,我毕业以后您讲的一些公式我可能忘记了,但是所阐释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确确实实在工作中得到了深化。 

  【名师心得】

  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当老师是孩提时的梦想。很幸运,21岁就走上了数学教学岗位,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41年的教学生涯,我始终坚持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其乐融融。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教师特别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的核心,视每堂课为新课,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整合内容,创新方法,做到拎起来一条线,展开来主干清除、脉络分明。要优化、创新教学内容,化简、深化经典知识,吸纳学科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重视讲授“问题的情景”和揭示数学精神、思想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同步,特别是要贴近军队建设现实需求,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发现和研究军事问题,拓展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适应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知识、素质、能力培养要求。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6年9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