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振玉,女,湖南省郴州市塘溪乡五马垅小学教师,她24年如一日,扎根边远贫困的大瑶山区,进行瑶语和普通话“双语”教学。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湖南省政府授予“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
“20年前和盘振玉结婚的时候,我没想到她会在山上干这么久,更没想到她会得到这么多的荣誉。”盘振玉的丈夫黄由富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盘振玉。
“会在山上教一辈子书”
我们结婚时盘振玉已经在山上当了4年教师,我在山下的乡林管站工作,她说可能会在山上教一辈子书。我心想总有一天她自己会熬不住要下山的,没想到她在山上一呆就是24年,而且还把我都“牵”上来了。其实,她有好几次机会能离开瑶山。
结婚不久我调到乡变电所,山上山下,走路要六七个小时,日子过起来实在不方便。为了解决我们的两地分居,组织上安排盘振玉到山下的和平小学任教。拿到调令的时候,我们俩都很高兴,为团聚后的未来描绘了许多美好的蓝图。可是在办调动手续的时候,盘振玉听说没人愿意上山接替她,教师只能一年一轮换,而且轮换的教师可能不懂瑶语,于是她放弃了这次下山的机会。没办法,为了刚出生的儿子,也为了支持她的工作,我从山下上山当了一名护林员。
“一个人坚守真不容易”
那时,学校条件比现在差多了,两间旧房子,连个操场都没有;只有七八个学生,其中有四五个跟她同吃同睡。盘振玉要上课、备课,要给学生做三餐,甚至还要半夜起来给学生盖被子、把尿;寒暑假和礼拜天还要下山开会、领教材,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我心疼她,但又帮不上什么忙,就帮着在山里种点菜,省得学生们天天吃咸菜;我还和她一起动手做了些教具,如升旗杆、跳高架、跳绳等的,学生有个头疼脑热的,懂点中医的我也帮着诊治,后来盘振玉也学会了。
一个人的坚守真的不容易。盘振玉也曾动摇过,特别是1989年暑假从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回来的时候,这种念头更是强烈。但我的岳父--当年动员盘振玉在大山里教书的老支书劝住了她,说的话也很朴实:你下山了,你的弟弟妹妹还有全瑶寨的孩子,谁来教?这样到了1998年,区里调整学校布局,当时我们村的五马垅和梨树坪两所村小只能留一所,全村4个自然村的村民意见一致:只要留下盘振玉当老师,学校怎么办都行。听到这话,盘振玉流泪了。从此,她再也不提下山的事了。
“盘老师的学校比家好”
这么多年来,对学生,盘振玉比对自己的独生子还要好。有一个叫黄思的女孩子,2003年开始跟她读学前班,两年后家里搬到交通便利教学条件较好的山下,谁知这个学期开学,全家又搬上山来了!为什么?因为这孩子一定要到盘老师的学校读书,她觉得盘老师的学校比家里还好。
“许多回忆都慢慢淡忘了,唯独您的教诲终生难忘,刀砍不去,火烧不掉。您总是教育我们学好本领,走出大山,报效祖国,而您自己却20年如一日固守大山,我知道,您是为让我们新一代瑶胞过上一种崭新生活,才牺牲了这一切……”这是当年离开盘振玉的被窝就睡不好的一个学生的来信。前几句我很赞同,但最后一句我觉得不妥。我不觉得自己和盘振玉有什么“牺牲”,村里通了公路,又办起了铅锌矿,种上了反季节蔬菜。如果青年人没文化,这些都搞不起来,又怎么能过上好日子。
盘振玉现在有些压力,出名了,参观的人多了,各方面要求也高了,下一步怎么办?她也有些困惑。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有需要,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都会和她一起坚守在这高山上。
记者感言
盘振玉独自一人扎根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瑶山24年,其间有20年不通电、有18年不通路,至今也没有班车,所有的课本教材全是自己肩扛手提运上山。全村适龄儿童100%入学,盘振玉先后垫付学费8000多元。
一个人的坚守并不是很难,难的是24年如一日。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6年9月1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