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贵,男,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副校长。2005年3月12日晚,王玉贵在值班时发现一伙歹徒在教学楼殴打学生,他奋不顾身,徒手与歹徒搏斗,被连砍5刀,用鲜血保护了学生的安危。
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柴家村一所农家小院,两棵大枣树,枝叶间缀满了红彤彤的小枣。鲁北的盐碱地,一般树木很难成活,只有大枣树执著地坚守着,并结出甘甜的红枣,王玉贵就生长在这个农家小院中。“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对学生的一份承诺,那就是爱与责任”。一如枣树般质朴与执著的王玉贵说。
“见义勇为,保护学生,对王玉贵来说绝不是他一时的冲动,在他骨子里就有这样一份责任。”阳信二中校长孙富强肯定地对记者说。
“1∶1000,我只能选择后者”
王玮(济南大学学生,王玉贵的女儿):当时真是有点怨恨爸爸,可现在想想,那么多学生需要他,我也能理解了。他对学生一直都是这样,其实他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我是2001年参加高考的,爸爸那时既是高三教师,又是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近千名高三学生都要他操心。那段时间,爸爸和高三的班主任们吃住在学校,给学生辅导课程、做思想工作,安慰学生,鼓励学生。爸爸偶尔回家时,总对妈妈说:“这关系着近千个家庭,也是近千名孩子的人生转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的考场在几里外的另一所学校,当时都是家长们送孩子高考。我求爸爸用摩托车送我一下,“爸爸太忙了,你自己骑车子去吧!”委屈的我只好一人骑着自行车,一身汗水奔向考场。可我听同学说,爸爸那么忙还用摩托车接送过好几名学生呢。后来,爸爸愧疚地对我说:“女儿,你别怪爸爸,1∶1000呀,我只能选择后者。”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李兴文(阳信二中副校长,王玉贵的同事):王玉贵和我同事10多年了,我太了解他了。他课教得好是公认的,可他对学生的那个好,却超出了他的能力。
他家境很困难,爱人没有工作,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还要赡养父母,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他微薄的工资,可每当学生需要资助时,他从没犹豫过。
阳信县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叫孙维山,曾经得到王玉贵的资助而免于辍学的学生之一。孙维山每次回来,总是要来学校看望和感谢王老师。
王玉贵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做人、做教师也就做到位了。”
“我是教师,受点伤不要紧”
韩玉芹(王玉贵的妻子):他为救学生住院都两天了,我才知道的。他怕我担心,不让人告诉我。看着缝的刀口那么长,不知流了多少血呀!
后来我听医生说,他送到医院时,衣服都被血浸透了。后背和腋窝中了两刀,险些刺穿胸膛。两个刀口总长达19厘米,刀口深4厘米,整整缝了18针。
看着那么长的刀口,我都疼得不行。可他还安慰我说:“我是成年人,受点伤不要紧。如果学生受伤了,我怎么向家长交代呢?”
记者感言
采访王玉贵,我被王玉贵的平静与质朴深深打动。王玉贵勇斗歹徒、保护学生的事迹被传扬后,王玉贵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一下子成了“名人”。8月31日,记者在阳信二中见到王玉贵,他依然那般忙碌,依然那般平静。
王玉贵外表极其普通平凡,真正不平凡的是他那颗一以贯之的崇高心灵,责任重于泰山!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瞬间的举动源自于他内在的品质。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6年9月1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