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特别是2000年7月新山东大学组建以来,在教育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合校以来,学校重视加强服务地方工作,把服务地方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战略,列入校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总结前几年服务地方工作基础上,学校于2004年9月出台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行动方案(2004-2006)》,山东省人民政还全文转发到全省各地市、各部门,从政府的角度全力支持这项行动方案。学校还专门设立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作为统一协调全校对地方合作事务的工作机构,调精兵强将,从事此项工作,抓好项目落实。《行动方案》出台近三年来,学校按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整合办学资源,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加强服务地方的顶层设计与过程组织,搭建起“学校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开展了多领域全方位的地方合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生态省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和教育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服务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学校结合“985”工程二期建设,组建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重大项目组,重点关注以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研发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与行业,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建立面向山东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的重大技术攻关,推进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学校相关学院已与省内海信集团、潍柴动力、浪潮集团、新矿集团、鲁南制药、银河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共建10个校企合作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涉及到学校信息、控制、能源、环保、化学、化工、材料、药学等多个学科,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仅2005年就获省级科技攻关与高技术研究项目47项,共签订横向技术合同430项,实到科技经费7770 万元。以蒋民华院士为首席专家的晶体材料研究团队,历时3年多,完成了“半导体发光器件外延工艺和管芯技术”研究,使我国半导体发光器件拥有“中国芯”。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具有年产管芯5亿粒,外延材料4万片的生产能力,蒋民华院士团队已成为山东省光电子产业不可或缺的坚强技术支撑。2004年,内燃机研究所青年教师李国祥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内先后解决了潍柴动力多种型号机型与汽车改装配套难题,并研发出国际领先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产品,因而荣获2004年潍柴动力“青年科技人才奖”,奖金10万元。学校每年选派20余名青年教师到省内20家知名企业挂职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培养年轻科研骨干人才的同时,也为企业攻克了技术难题,增强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了校企双赢。
――服务山东生态省建设。学校大力加强与省环保局、省水利厅等单位和各地市相关部门的合作,发挥环境科学家王文兴院士团队的人才优势,依托环境研究院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承担省、市环保、生态等领域的中长期规划和重大研发项目,重点加强生态恢复与绿化、保护区建设、水资源配置、海上山东、黄河三角湿地保护与开发等研究。2003年,在山东省政府和环保局的领导下,山东大学作为主要技术支持单位所完成的《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得到国内生态、环境和经济学家的高度评价。2005年,马春元教授研制开发的“烟气脱硫与除尘技术”获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企业签订技术合同金额达2.4亿元。崔兆杰教授团队完成了山东省内多个城市的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循环经济规划。学校还参与了地方环境排放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管理政策制订工作。2005年,学校服务生态省建设横向科研经费达到2100万元,为促进山东生态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服务山东文化强省建设。齐鲁文化,博大精深。为服务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学校充分发挥文史见长优势,整合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民俗、宗教学、旅游管理等学科的研究力量,推进全省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设在山东大学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平台,重点加强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学校又在全国率先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现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与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学校还组织精干力量,配置优势资源,承担一系列对文化强省建设有重大意义的、世纪性的文化工程。2005年9月,学校启动了山东省文化强省重大项目《山东文献集成》的编撰工作,共计200册约1亿2千8百万字,首批50册将于2007年推出,将成为山东省标志性文献。
发展社区文化是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实现实践育人,学校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走进社区、服务人民。2005年3月与济南团市委联合启动学生服务济南社区行动,制订《山东大学学生服务济南社区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学以致用、供需结合、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发挥人才、学科优势,重点开展政策宣讲与热点调研、科普宣传与技能培训、专业援助与咨询服务、公益服务与社区建设等特色服务项目。目前,学校已与济南市60多个社区居委会完成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对接,建立起80多个服务站,10000余名学生深入社区开展了志愿服务,既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又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
――服务山东教育强省建设。山东是一个教育大省,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较少,为服务教育强省建设,山东大学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先后启动了“省属高校学生访学计划”、“省属高校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省属高校学生双学位计划”。2004年5月以来,学校先后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省属高校签署学生联合培养协议,已接收访学学生169名。共计培养省属院校高校教师1599人,接收省属院校访问学者28人。2006年暑期,学校首次面向5所省属高校开设法学、新闻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16个专业的双学位班或辅修班,实行学分互认,共计有近2000名学生参加了学习。此外,学校还大力加强在职研究生教育,提高MPA、MBA等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同时依托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单位,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探索订单式培养、联合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