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在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以学术为本位、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办学方针的基础上,始终围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战略来发挥大学所应有的功能。
一、社会服务是体现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因素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服务体系是借助学校优良的学科体系、科技实力和教育资源为区域、行业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与服务,从而提高学校的对外影响力,同时也是学校获取外部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十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并由一位副校长专门主管此项工作,学校把社会服务作为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的一种尝试,更是学校体制改革的一种试验和示范。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分为三个层面:企业层面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各类校企合作研究与开发中心、技术成果转移中心;行业层面有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外地设立的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社会层面有干部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和网络教育基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独立学院(城市学院)、为新农村建设所建立的扶贫机制。它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相对于学校原有体制,按照独立事业法人或企业法人制度,构成非盈利性或盈利性的机构,从而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相对独立的运行体制。
社会服务体系所服务的对象有企业、行业、社会,参与的主体有学校的科研、人才、知识、管理,其显著特征是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学校和社会广泛联系的纽带。西安交通大学社会服务的机制创新体现在多方共赢,形成学校受益、企业受益、政府受益和社会受益的局面。在实践中,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正是由于社会服务体系所涉及的参与主体是多样化的、成系统的,因此,学校的社会服务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教育构成了学校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体。
二、科技和企业层面上的社会服务
西安交通大学所构筑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驱动力来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将经济效果作为科技成果的检验标准之一。所以我们始终在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把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市场、产业融为一体,使科研机构的组织和行为方式更具灵活性、普适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1、 大学科技园和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为科技成果推广和孵化提供了平台
2、
西安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西安交大技术成果转移中心的基本发展思路都是以学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重点,坚持“求实、创新、开放、融合”的文化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人才与资本的融合。从而体现出西安交大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1999年12月开始,通过二次资本扩张,西安交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的总股本为8650万元,总资产为4.65亿元。入住驻园区的孵化的高技术企业和人才培训基地有16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家,育成企业17家。企业创办研发机构28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13个,研究所8个,开发中心7个。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71项,列入国家、部委、省市各类计划的38项,其中国家“863”计划7项,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计划6项,国家火炬计划6项,省市重大产业化项目11项。累计申请专利56项,获准专利35项。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700人次,吸纳从业人员4390人,其中西安交大的科技人员41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85名,本科生208名,回国留学人员12名。
现在西安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平台。
西安交大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也是被原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首批六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其主要任务包括: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推动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加强国际技术创新合作和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西安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在社会服务方面所体现出的优势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于学校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凭借学校良好的社会信誉,通过创建优越的外部环境和提供完整的服务,成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核心基地。
(2)在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人才聚集、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3)大部分孵化企业最终将走出园区,进入社会。
(4)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一些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研究的重点在于应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研究机构以学校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共建的方式设立。
(5)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它们为创业企业提供项目策划、风险资金、企业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法律咨询、资本运作等各方面的全面服务。
(6)依托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创办培养创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实用人才为有特色的培训基地。特别是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办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管理硕士和信息管理硕士的合作办学机构。
2、与企业共建各类校企合作研究与开发中心
这种举措一方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的保持学科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1999年,西安交通大学和宝光集团联合成立“宝光集团西安交大技术中心”,技术中心下设“西安交大宝光集团技术中心试验站”。由宝光集团出资双方合作进行产品的研究性试验,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由双方共享。2003年起,西安交通大学与宝光集团合作,共同研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并具世界先进水平的126kV单断口真空灭弧室,制造出真空灭弧室样管。该成果的转化实现了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宝光集团)和国家产业发展,绿色环保的三赢。
类似的联合中心还有: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沈鼓-西安交大技术分中心等,这些研究院或研究中心,都在企业技术进步、高校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随着“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一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
3、积极参与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在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陕西省提出了建设“一线两带”的发展战略,以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了配合建设“一线两带”的战略部署,针对“一线两带”的具体规划和重点发展建设领域,西安交通大学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积极组织策划重大科技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带动陕西经济发展,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方面也着力于为陕西经济服务。同时,学校的发展也得到了陕西省的大力支持。
(1) 陕西省政府积极支持在我校组建制造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工作,陕西省明确表示作为制造业大省,尤其是国防制造业位居全国第一,在陕西省依托西安交大筹建制造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具有重大意义。
(2)
(3) 很多与陕西有关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国家科技奖励。例如,与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合作,并在蒲城电厂、长岭炼油厂、渭河电厂、渭河化肥厂应用的“柔性转子全频谱现场动平衡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0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与陕西长岭集团合作的“环保节能型混合制冷剂的研究及其在冰箱中的应用”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
(3) 学校以项目为牵引,根据重点发展领域的技术需求,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全方位开展工作,全方位努力服务于陕西省的“一线两带”发展战略。围绕着陕西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具体在电子信息、能源电力、制造信息化、新材料技术、汽车设计与制造、航空航天、节水灌溉、医药卫生等领域开展了有代表意义的工作。
三、行业层面的社会服务
1、围绕陕西新型工业化建设,依托西安交大建立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
这是为了整合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力量,集成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从事中间试验和产业化前期开发、为区域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借鉴台湾工研院的成功经验,在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五家地方政府、五家大型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创新型产学研机构。
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主要面向陕西区域经济服务,从事产业技术开发和转移。它实行事业法人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机制,是非赢利性、开放型研究开发机构。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特大型项目的策划、组织;二是项目执行的组织形式已从传统的单一型转变为联合型。项目的负责人和实施项目的队伍也不局限于企业和高校,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招募;三是更侧重于资源集成,根据企业技术发展需求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活动。
其运行机制的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推动、高校主导、社会参与
(2)集成资源,开放办院
(3)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发展重点领域
(4)以企业项目需求为牵引,带动资源集聚和平台建设
(5)资源流动,以促进产业链形成为根本
(6)市场化运作
目前,陕西工研院正联合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和西安交大对“特高压干式直流套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进行合作攻关。该项目正在积极申报2006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将达8000万。另外,还组织策划了节能型动力装备集成系统、清洁型重型汽车发动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将有效地提高陕西大型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产品技术水平,为陕西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后发动力。
2、建立苏州研究院和深圳研究院,体现学校在发达地区拓展办学策略
(1)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是学校在苏州中国―新加坡合作工业园区注册设立的产学研合作机构,也是代表学校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机构。 2005年1月,经苏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准,正式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苏州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西安交通大学在苏州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它实行对内依法办院,对外树立形象的战略。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
学校已经与苏州政府和有关企业签订了联合建设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研究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苏州中心协议书。另外,植物药纳米技术、集成电路研究(人才培养)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也正在建设中。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还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和开展了科技项目合作。
学校首批派驻苏州的130多名MBA学员已经顺利毕业。目前,还有近200名在当地招收的西安交大博士生、硕士生(包括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培养的研究生)在苏州研究院就读。其中,EMBA学员就有65名,仅此一项就为学校(包括有关学院)提供了1300万的学费收入。
(2)深圳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是学校在深圳虚拟大学园注册设立的对外社会服务合作机构,代表学校开展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1998年8月,经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核准,正式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也是首批入园的全国九所重点大学之一。
目前深圳研究院的主要工作职能是设立研发中心、引进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等较高的层面。深圳研究院也是我校在深圳开设的一个窗口和对外交流的平台, 在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和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任务,成为推动当地科技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促进了学校对外合作和信息交流。
目前,深圳研究院已累计培养博士、硕士856人,既为学校异地办学积累了成功经验,又扩大了学校在东部沿海城市的影响力。
四、社会层面上的社会服务
1、陕西领导干部培训基地
学校与中央党校培训机构合作,为提高陕西地方政府干部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在学校设立了陕西领导干部培训基地,现已有省内各地市和县以上很多领导干部接受培训,基地所聘任的师资都是学校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很高理论素养的教授担纲。这也是西安交通大学服务于地方的一个重要举措,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被称为陕西地方干部的“黄埔军校”。
2、组建教育集团
为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教育资源的优势,依法规范地开展社会服务功能,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集团是经陕西省有关部门批准的独立法人单位,也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学校二级单位。教育集团的宗旨是: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规和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依法利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整合、优化、拓展学校以市场机制开展办学的教育资源,拓展办学空间,规范其办学行为,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为此,学校开办了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并且进一步规范和理顺了职业教育和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方式和办学机制。
3、以扶贫工作为切入点,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尽快使贫困地区人口摆脱贫困,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十分重视扶贫工作。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校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包扶的乡村给予了大量投入,4年来,先后扩建包扶村小学;为改善当地的教学条件,提供天地网教学设备3套,计算机30台;为了稳定当地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包扶村小学设立奖教金,对当地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对当地100户贫困户进行慰问和困难救济等。以上措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使包扶乡村的贫困面貌发生了一定变化,我校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工作,我校又承担了西安市蓝田县的联县扶贫任务。参加联县扶贫工作是我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具体实践,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成立联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的扶贫工作重点以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医疗扶贫为主。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开展了“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将学校的扶贫点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学生了解社会,关注农村的一个窗口;附属医院在扶贫点举行义诊,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图书管理部门开展为贫困学生捐书活动。由学校牵头负责的参扶单位共有10家,为改善当地的基础条件,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当地投资共计约60余万元。
总之,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地处中国西部地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发展目标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了回报国家、回报地方、回报社会,学校将努力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基地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