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贡献促共建 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部市重点共建重庆大学工作情况汇报

2006-12-07收藏

  2001年9月,为努力把重庆大学逐步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部市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决定在2001-2003年三年内分别投入3亿元和2.4亿元建设资金。2005年7月,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又一致决定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除对重庆大学经常性事业费安排外,再分别投入3亿元建设经费。

  一、打造高水平大学,市政府全力支持学校建设

  (一)学校的健康发展享有市政府提供的良好外部环境

  1、市委、市政府把重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纳入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并明确给予重点支持,要求各部委办局关心并支持重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为学校搭建相互交流平台;

  2、重庆大学党、政主要负责人成为中管干部后,市委、市政府总是请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列席有关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会议,并把重庆大学作为直接联系的重点单位。

  (二)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获得市政府足额配套资金支持

  继市政府对于学校“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给予1:1的资金比例配套支持,追加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200万元后,又承诺对重庆大学“985工程”一、二期建设投入5.4亿元。目前“十五”“211工程”建设经费已全部到位,其中货币资金支持5,468.1万元,“985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已到位4.015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08亿元),剩余部分将全部已货币资金形式兑现。

  (三)学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1、继1994年成立校董会以来,学校校董会名誉主席、校董事会主席,分别由历任市委书记担任和常务副市长担任;

  2、近两年,市政府先后将重庆市新型工业化研讨会等重要专题会议安排在学校召开,并支持重庆地区16家大型企业和银行单位加入学校校董会;

  3、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多个市级联合研究体,基本覆盖了重庆市所有先导产业。

  (四)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享受市政府的优惠政策

  大学科技园中的试孵化园享受国家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等优惠政策之外,还将享受其他优惠政策。

  (五)学校虎溪校区建设得到市政府全力支持

  1、市政府承担了所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目前已投资26亿元;

  2、市政府对学校新增的3669.3亩土地,每亩只收取6.2万元,并协调沙坪坝区政府减免划拨土地管理费173.343万元;

  3、特别批准学校在虎溪校区规划的住宅区内建设享有部分经济实用房政策的高级人才房,并将优惠户均面积调整为135平方米。

  二、以贡献求发展,学校竭诚为地方建设服务

  (一)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支撑地方支柱产业

  1、学校保持设立的机、电、动、采、冶等西部唯一与工业体系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和建筑、土木工程等西部唯一与城市建设体系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有力支撑了西南重工业建设、三线建设、军工建设以及市政建设和山地城镇化建设;

  2、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学校开设了重庆市急需的车辆工程、制药工程等30多个本科专业,并着力重点建设了与重庆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及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等12个学科。

  (二)发挥学校综合优势  支撑地方战略决策

  对各次中共重庆市全委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校积极响应,组织权威专家针对科技平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战略性课题开展系统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供市领导决策,并主动请缨承当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山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地方智力需求

  1、长期支持学校30多名专家学者作为重庆市政府决策、咨询高级顾问;

  2、承担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厅级干部、大中型企业负责人、新任干部的培训任务;

  3、对口支援了开县、秀山、奉节三个贫困地区的建设,并选派了70余名优秀干部、教师到重庆市区(县)和中心示范镇挂职。

  (四)推进“产、学、研”合作,落实地方企业技术服务

  1、学校先后为董事单位输送本专科毕业生100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培养工程硕士700余人、MBA150余人;

  2、学校先后与董事单位进行了包括国家863、973等重大项目的各类科研合作项目400余项;

  3、学校与西南铝业集团、长安集团等董事单位联合创办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及科技研发中心。

  (五)联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进重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1、与市外办、外经委签订协议,共同推进重庆市国际化建设,为“礼仪重庆、知识重庆、魅力重庆”添采;

  2、成为市政府邀请的政要、驻华使节、跨国公司总裁以及各类专家学者前来访问、演讲的主要场所;

  3、与政府共同承办了多个大型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为重庆市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对外开放的契机;

  4、积极主动为重庆市搭建平台,发起并承办了“中意大学/企业合作创新高层论坛”,被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誉为“学校搭台、政府唱戏”的典范。

  (六)置身大学城建设,打造重庆市西部地区教育高地

  学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推进虎溪新校区建设,创造了誉满山城的“重庆速度”,建成了堪称一流的现代化校园,坚定了其他高校入驻大学城的决心,有效支撑了重庆市第六个城市中心――大学城的建设。

  三、重庆大学对部市共建工作的经验体会

  (一)坚持正确处理贡献与共建的关系

  部市共建是一种双赢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的支持是建立在学校的贡献基础之上,政府的支持力度取决于学校贡献的大小。

  (二)强化机制建设以及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联系

  成立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发展与共建工作办公室,配置专门工作人员;定期专题研究共建工作;校领导要主动约见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工作。

  (三)坚持主动寻求服务地方的切入点

  找准服务点,才能有所为。部市共建既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实际需要,更有地方发展的需要,只有贴近市情,立足校情,才能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四)坚持把产学研合作办学落到实处

  积极推进产学研联盟,通过卓有成效开展与企业、政府间实质性的战略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的水平和质量。

  (五)坚持利用学校资源为地方打造形象

  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地方政府对外新形象的亮丽窗口,要加强自身平台建设,为地方打造对外形象。

  (六)坚持构建和谐发展的外部软环境

  学校高度重视建立和发展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友好工作关系,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共建“政府有需求,学校有行动;学校有困难,政府有支持”的和谐环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