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东北地区的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十五”期间,吉林大学的发展得到了吉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也积极推进省校合作工作,贯彻实施吉林省的“科教兴省”战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与吉林省社会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为促进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十五”期间吉林大学为地方发展服务情况
“十五”期间,吉林大学和吉林省人民政府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于2001年签订了在经济、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的协议。签订省校合作协议以来,吉林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努力为振兴吉林经济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一)经济、科技合作项目情况
1.学校科研人员与大批企业合作,积极投身省校合作项目中。2005年度省经委支持吉林大学的11个项目及2006年列入导向计划的15个项目,已经开始运行。2006年所选的15个省校合作项目体现了学校不同领域的科技领先成果,有的已经通过吉林省科技厅鉴定、有的已经获得了专利。
“十五”期间,吉林大学与吉林省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约1353余项,合作金额约268839300.00元,实际到款为153665189.00元。这些开发项目,确实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使企业技术改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大为提高。
2.吉林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及长春高新区领导高度重视吉林大学科技园工作,在宏观指导、用地规划、财政经费、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省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主任的吉林大学科技园指导委员会,还专门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吉政函〔2003〕44号)文件,全力扶持吉林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长春市政府也与学校签订协议,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很大支持。长春市政府和省科技厅均拨出专款作为科技园建设的启动经费。几年来,科技园及入园企业获得国家、地方各类计划项目共50余项,仅2005年到款科研经费就达2018万元。
3.吉林大学科技产业以省校合作为契机,注重发挥高校学科、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努力为吉林省地方经济做贡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00年以来,吉林省地方政府通过风险投资公司、科技发展中心等法人实体共出资7000余万元参与吉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创办了诸如吉大正元、吉大•小天鹅等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吉大正元公司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证书厂商之一,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十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吉大•小天鹅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先后推出MPT原子发射光谱仪、甲醛测定仪、农药残毒检测仪、食品二氧化硫测定仪等适应市场需求、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在吉林省政府的大力协助下,2000年下半年,吉林大学与长春市民营企业长春天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长春吉大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达1.5亿元人民币。2001年1月,公司聚醚醚酮产业化工程项目被国家计委列入“十五”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该公司的设立及多年运作为日后公司与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德国德固赛公司的合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合资合作谈判最为艰难的时候,吉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2005年12月13日,德国德固赛公司与吉林大学合资成立的“吉大德固赛高性能聚合物(长春)有限公司”在吉林省工商局完成注册登记,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通过与德固赛公司的合资,不仅成功为吉林省引进一家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在长春市建设一个总投资为4.5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化工企业,而且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吉林省高科技产品出口规模、增加地方税收、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做出贡献。
4.学校与吉林省内企业开展广泛合作,积极承担企业委托研究课题,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为企业改革、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管理和提高生产率提供可行性报告和合理化建议。自2000年合校以来,我校教师与省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40余项,涉及一汽解放商用车营销网络管理模式及规范标准、长春净月旅游开发区资本运作问题深层次研究、经济技术开发管理咨询报告、吉林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转型期企业战略行为研究、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东北地区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中的社会流动问题、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与瓶颈问题研究、一汽集团营销系统管理模式及组织变革研究、吉林省消防局消防技术装备器材管理软件开发研究等方面。一些项目成果已在企业中应用并取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加强校企合作,为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我校与北京金正联合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长春吉大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3800万元,是吉林大学科技园区集中孵化区―4万平方米科技园大厦开发建设的主体。
依托医学部,吉大科技园与乌克兰卫国家生部器官和组织移植协调中心、长春银通公司等发起设立 “吉林大学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重点从事人体干细胞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和临床应用。已申报了多项国家专利。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可供人体移植胚胎干细胞系列产品50万人份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0亿元,利润10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
与长春赛纳纳米漆集团有限公司等发起设立长春赛纳纳米漆有限公司,是集纳米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资金4769.6万元。
另外,“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吉大科技园基地”,绿色食品、金源北方、黄金大厦等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二)决策咨询、软课题及学术报告情况
1.我校教师注重捕捉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策研究,及时地以咨询报告形式向实际部门提出决策意见和建议。2001年以来,我校教师为吉林省、长春市有关部门提交咨询报告80余份,如周光辉教授等人为吉林省政府撰写的研究报告“政府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对洪虎省长提出的“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16字施政方针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宋冬林教授撰写的“‘犹他奇迹’对吉林省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启示”得到省委书记的批示;宋冬林教授等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受到中央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魏存成教授对高句丽、渤海考古与历史研究为“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东北亚研究院教师为吉林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了多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还有诸如吉林省实现广就业背景分析与对策、建长春-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吉林省成立民营银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步伐、吉林省农民社会地位与就业选择研究、积极引进台湾中小企业群的建议、吉林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建议、吉林省卫生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很多报告也都得到了有关部门好评。
同时,为了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东北亚地区的热点和敏感问题,为党和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咨询和参考,2003年东北亚研究中心受吉林省省委委托,创办了《东北亚研究内参》。
2.学校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被吉林省、长春市政府部门和企事业聘为咨询委员或顾问,经常以参加座谈会、举办讲座、提交咨询意见等方式,为实际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如,张文显、崔卓兰、彭向刚等法学、政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吉林省、长春市的法制建设提供了很多咨询建议。魏存成教授曾应吉林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邀请,为省委和省政府领导作了题为“朝鲜半岛民族的称谓与历史”的专题报告,并为成功申报高句丽世界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我校的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积极参与吉林省及长春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咨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3.积极承接各级政府的软课题。具体情况见附表五。
(三)教育及人才培养情况
1.“十五”期间,吉林大学累计从吉林省招收本科生15397人、硕士研究生15446人,博士研究生4515人,分配到吉林省工作的本科生11494人,硕士研究生4647人,博士研究生2039人。
2.为加强省校合作,支持吉林省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吉林大学在本科招生工作中对吉林省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1)优先保证吉林省招生计划,“十五”期间,学校在吉林省投放的招生计划占学校总计划的百分比每年都在30%左右,并逐年上升;
(2)“十五”期间每年都在吉林省预留出一部分二志愿计划,招收吉林省二志愿高分考生;
(3)2003、2004连续两年招收长春地区定向生;
(4)在专业设置时,优先满足吉林省要求,学校100多个招生专业全部在吉林省投放招生计划;
(5)所有特殊类型(含艺术类、体育类、特长生类)招生工作从政策上、数量上对吉林省有所倾斜。
3.学校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办研究生班,为吉林省地方干部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针对吉林省的实际情况,为吉林省的不同部门和单位举办各类研究生课程班60多个,培养各类研究人员4000余人。举办各类研讨班,培训班数百次,参加人员来自不同部门,主要是各级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同时,针对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举办研讨班、培训班。
4.聘任兼职(客座)教授14人。
5.吉林大学与吉林省的有关单位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6个,它们是长生药业、鸿达公司、华禹光谷、长客集团、一东公司、一汽集团,现已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0人。
二、吉林省支持学校“985工程”建设情况
吉林省采取措施,投入资金,帮助学校实施“985工程”。吉林省政府于2001年与教育部签署了《教育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点共建吉林大学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吉林大学的“985工程”一期建设正式启动。《协议》中明确,在2001年至2003年的三年内,吉林省政府投入建设资金和给予政策支持折合人民币3亿元。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吉林省政府实际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为1.5亿元,另外还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我校“985工程”一期建设已顺利结束。2005年9月,为贯彻落实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决定,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署了《教育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重点共建吉林大学的决定》,吉林省承诺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将向吉林大学投入建设经费4亿元。截止到目前,吉林省政府已下拨配套资金0.5亿元,其余配套资金将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逐步落实到位。目前,“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正在稳步实施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