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河北涿州实验中学校园文化以和谐优雅为主旋律

2007-03-12收藏

  涿州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整合学校管理思路、调整管理模式,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课程开发,以校园文化的视角设计活动项目,激活校园文化活动,开发“博学、尚美、和谐、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为学生的成长创造理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环境中,知善恶、辨美丑、明是非。

  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把“师德高品位、师资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办学有特色、打造精品学校”作为办学目标,形成“以人为本,积极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舞台”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博学、尚美、和谐、创新”的校训;形成了“文明、自主、诚信、进取”的校风;“敬业、严教、笃学、慎思”的教风;“乐学、善思、自强、践行”的学风。

  学校利用校园橱窗阐释校徽、校歌的含意,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校训、校风、学风,让师生感受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激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出优良的品格。

  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一流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学校注重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品位,精心打造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的校园人文空间。校园整体设计以“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美化生态校园环境”为主题,创建优美的校园学习环境,赋予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石以哲理,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学校在办公楼的墙上,镶嵌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题词、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等词语;设置了高标准的橱窗,展示师生艺术活动、师德风范、党员风采、学生天地、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等等;建起了涿州历史文化长廊、中华传统美德文化长廊、文明礼仪教育长廊、获诺贝尔奖科学家长廊、学生自编格言警句长廊、展示师生才艺文化长廊、校领导和教师寄语长廊、保定籍世界体育明星长廊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学校将涿州历史名人画像和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装帧上框,悬挂在教学楼楼道里;还把14位保定籍世界体育明星的成绩展示在操场周围。同时,鼓励学生自编格言警句,经过筛选后进行张贴,时时激励学生。一个个展牌记录了学生活动的精彩瞬间;一面面“文化墙”让学生时时感受着高雅的艺术气息;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展示美。所有这一切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学校对教室环境进行了规范,统一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训等装框上墙,布置了“学习园地”和“学生风采”展版,设置了“悄悄话信箱”。学校还要求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各班有自己设计、制作的班标(班徽),有自己作词、谱曲的班歌,设置壁报、艺术角,用环境来熏陶人,感召人,教室真正成为了学生求知的乐园和成长的沃土。

  营建宿舍环境文化。走进宿舍楼,墙壁上有学生精美的书画作品和他们自编的警句;每间宿舍都有自己的“家名”,有的叫“温馨小屋”、有的叫“成长港湾”、有的叫“和谐摇篮”……学生用自己的一双双巧手布置自己的“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宿舍文化,大大提升了宿舍文化的品位。

  以师德建设为载体形成优良的教风

  教师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其人格特征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学校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以“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鼓励教师“爱学生、讲师德;爱学校,讲质量;爱岗位,讲职责;爱事业,讲奉献。

  学校健全了教师师德考评制度、定期征求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制度。每学期末个人回顾师德师风建设,查找问题,制订整顿措施,师德考评实施“一票否决制”。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建立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

  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好比是催化剂,可以规范言行,使人摒弃恶习,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建设体现了三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处处有章可循;“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便于各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严”,以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严格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科学管理思想,做到以人为本,赏罚分明,严格规范师生的行为。

  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校规校纪教育。将学校印制的《实验中学德育手册》小册子发给每个学生,通过班主任统一组织学习或以自学的方式使学生熟知其中内容,这已成为实验中学一项传统教育内容。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

  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科技节、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是学校每学年必然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组建了教师合唱团,在艺术节师生同台演出;倡导学生参加一个小组,培养一个兴趣,发展一个特长,组建了各类学生社团,每周都开展活动。语文组教师辅导学生办班刊,《花开时节》、《青春风铃》、《起飞时刻》等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刊名都是学生自拟的;文章筛选、版面编排、文字校对等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学生祭扫陈辉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清明节前夕,学校几百名师生和陈辉烈士的战友、著名作家魏巍及六十多名作家一起祭奠烈士英灵。扫墓结束后,师生和魏巍、著名词作家石祥一起合影留念,给学生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五个“校外基地”,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也使他们体验到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

  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张扬了学生个性,增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特色。

  “办一所让老百姓信服的学校,良好的升学率固然重要,但从学校走出的学生只剩分数不懂做人,老百姓绝不会投赞同票。实验中学把真功夫用在育人上”这是《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2日对学校的报道。涿州实验中学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现了人文性、艺术性、实践性、主体性,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优秀文化陶冶人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办学层次,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被涿州市政府授予教育教学质量立功单位,使学校成为了生态型、书香型、平安型、人文型的和谐校园。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1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