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进德修业,言传身教,为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来自新疆哈密市的吴琪是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免费师范生,回忆起与1000多名同学共同宣誓的情景,还是那么兴奋:“当时我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1000多人发出的宣誓震耳欲聋,这一刻让我热血沸腾,觉得做一名光荣的教师很崇高、很神圣!”
神圣、崇高是他们成为免费师范生一个多月以来最强烈的感受,也让他们更珍重自己的身份---
未来的人民教师。年轻的他们开始思索:我到底要成为怎样的老师?
来自陕西农村的新生肖晓锋觉得很幸运,大学的第一课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上的。“中国的师范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叶澜把这样的思想传递给肖晓锋和他的同学们时,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们更加凝重。“叶老师还提出了深切的期望,希望我们今后要做到‘四大’:大胸怀、大爱心、大智慧、大自觉!”肖晓锋回到宿舍,在日记扉页上写下了“充实自己、铸就师魂”。
“对免费师范生实施系统的入学教育,引导他们初步形成稳定的职业信念与职业期望,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丰富内涵的初步认识,这是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重要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民说。
为此,学校精心制定入学教育实施方案,内容涉及三大板块:一是通过组织中小学校长论坛、名师讲座等让学生感受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气息,认识当代教师的职业尊严与价值;二是以校内丰富的学习、生活为基础,激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自主发展与自我教育;三是创造书院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免费师范生们更好地互动交流。
教育系副教授李家成是实施入学教育的一名教师,在课堂上他要求学生写下对教育和教师的理解,学生们的感言打动了李家成:“老师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教师职业很神圣”,“在我国和平崛起的今天,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我一直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教师能让我炼出一颗坚定而干净的心!”
四川籍历史系新生袁小琴并不讳言自己当初在选择免费师范生时曾经犹豫过,但经过几天的入学教育后,她转变了想法,乖巧的她套用电影《冯志远》的一句台词表达自己的心愿:“等我大学毕业后,上海可能不需要我这样的老师,四川的农村更需要我。”
(记者 赵秀红)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