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布,在全党全社会吹响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号角,青少年健身热潮将在神州大地蓬勃开展,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90年前,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当年论述体育之重要,是为了救国救民,如今则是为了富民强国。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提高抗挫能力,对青少年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启迪智慧有着重要作用。体育带给青少年的是阳光、健康和积极向上,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则是财富和竞争力。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则国雄于地球。”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国家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50多年来,体育始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之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科学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在全社会确立起来,尤其是在升学率的高压之下,“健康第一”往往被“升学率第一”所替代,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不断增高,眼睛近视率居高不下,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与此同时,青少年怕吃苦、怕受累,意志品质薄弱、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都表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全党全社会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增强青少年体质纳入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从指导思想、评价体系、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要统筹公共体育资源,城市和社区规划、建设要为青少年提供基本的体育锻炼条件。要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还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师资建设,配齐体育卫生设施。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
通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努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切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全社会都要对青少年体育给予热忱关心和大力支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立体的”锻炼体系。共青团、少先队、妇联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才观、健康观,社区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卫生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宣传部门要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通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尽快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健身氛围。
国运盛,体育兴。2008北京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体育健儿正厉兵秣马,广大青少年也正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到强身健体的潮流中来。我们相信,“龙的传人”将向世人展示出我们中华民族蓬勃昂扬、健康向上、不断奋进的精神风貌!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2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