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20年如一日扎根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克丽比努尔?吐拉甫让一所过去的问题学校转变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心声】关心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样,德育才能深入学生心中。
克丽比努尔在辅导学生
暑假,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皮山县分外炎热,但村民们发现,经常有一个瘦弱的身影在基层学校间奔波,她就是皮山县固玛镇小学原德育主任,20年如一日扎根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的克丽比努尔?吐拉甫。不久前刚刚调任皮山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她,这个暑假几乎每天都在基层学校了解德育情况。
不把德育工作搞好,我决不离开
1988年7月,刚满19岁的克丽比努尔?吐拉甫,从和田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皮山县固玛镇小学,2000年,克丽比努尔成为固玛镇小学的一名德育主任。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职位,却让克丽比努尔很是自豪:“在三尺讲台上教育学生,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神圣,做德育工作,感觉自己的使命格外光荣。”
自豪感没过几天,克丽比努尔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情况进行摸底之后,心情逐渐沉重起来,当时,学校德育没有人抓也没有人管,校园环境脏、乱、差,整个就是“放羊式”管理。“固玛镇小学当时的德育状况就像一块荒地上长满了杂草,已经影响到‘庄稼’的生长了。”克丽比努尔说。
担子很重,但克丽比努尔没有放弃,“我那时在心里暗自下决心,不把这里的德育工作搞好,决不离开!”这句话,让克丽比努尔踏上了德育建设的艰苦之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老话给了克丽比努尔很多启示,她想,学校德育工作不也是一样吗?如果建设一个作风过硬的德育班子,那么同样能带好队伍、教好学生。她豁然开朗,决定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路子。
该选什么样的“火车头”呢?克丽比努尔看中了“靠得住、有魄力”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既思维活跃,又吃苦能干,是做德育工作的理想人选。”于是,固玛镇小学有了自己的德育教师队伍。但这只是开始,克丽比努尔为了让学校有完整的德育体系,继续辛苦地申请、提议,从各方寻求支持。在她的努力下,固玛镇小学实现了每个班级配备1名副班主任专门抓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政治辅导员,学生们有了定期进行爱国主义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的机会。
但是,仅靠德育教师来开展德育工作,势单力薄。克丽比努尔决心发动全校力量,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从2000年以来,共调整学校班主任89人次,使班主任队伍成了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克丽比努尔在学校构建起了以德育主任为中心,班主任队伍为主体,全体教师及各工作部门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德育工作无处不在。
她还积极组织德育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能力。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克丽比努尔终于在学校建立起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德育工作队伍,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运行,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抓德育,她走的是“校园文化环境路线”
现在,走进固玛镇小学,可以听到校园小广播每天2小时用汉语、维吾尔语两种语言播出民族团结、校园好人好事等内容。在每周一的国旗下宣誓仪式上,可以听到学生们正努力地学唱20首爱国主义歌曲。而这正是克丽比努尔为了促进学校德育走的“校园文化环境路线”。她说:“环境好了,学生就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及健康文化的教育。”
为了营造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克丽比努尔抓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契机,在学校广泛开展了“皮山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争做合格小市民”、“我是现代小雷锋”等活动,把“拒绝邪教、健康成长”、“远离毒品、自我保护”、“二十年后的我”这些主题班队会开得有声有色。
在学校德育环境的逐步转变中,克丽比努尔发现仅有一支好的德育工作队伍还远远不够,未成年人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净化社会及校园内外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
学校周边的非法书籍、非法音像厅等不良因素,始终是压在克丽比努尔心头的大石头。她下决心要努力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2000年,她借学校清理整顿之机,通过争取县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收缴并焚毁非法书籍、非法音像制品,关闭非法音像厅,大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除了校园周边环境,克丽比努尔也向媒体申请支持,县广播站、电视台持续播放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群众都知道怎样保护好未成年人,增强全社会的共识。
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教育才能深入学生心中
“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用心把每个环节的工作细化,特别是对小学生,要关心他们成长过程中影响他们的每个方面。”克丽比努尔认为,“要关心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样,教育才能深入学生心中。”
克丽比努尔从困难学生入手,真心实意帮助他们。她在学校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一帮一,十人学习小组”等活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贫困学生。“虽然这个活动不大,但一下就把全校师生凝聚起来了,在帮助困难学生的过程中,师生都接受了一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如今,想起那次“手拉手”活动,克丽比努尔还是记忆犹新:“那次活动,让所有人的心都热乎乎的,很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种场面,过去在固玛镇小学可是看不到的。”
克丽比努尔认为,理想信念是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她说:“理想信念教育不能空口说,要用事实告诉孩子们,他们才会相信。这就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克丽比努尔克服困难,带领学生先后参观了乌鲁瓦提水电站、开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蔚墓、蔬菜大棚、木吉乡核桃科技示范点等,让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验写出观后感。她还通过主题团队会的形式,开展了“雏鹰从这里起飞”、“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爱在非典进行时”主题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特殊时期受到特殊的教育,使他们始终把自己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用心建起德育工作的网络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会是保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环,德育教育都将是失败的教育。”克丽比努尔说,“用心建起一个德育工作网络,是德育长效机制的核心部分。”
她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教育网络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克丽比努尔首先在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通过家访、电话交流、发放家长调查问卷等,使家长和学校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帮教措施,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然后,克丽比努尔又把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政治辅导员请进学校,为防止青少年学生迷恋网吧,养成不良嗜好,她又组织成立了义务监督小组,聘请退休老党员、老教师充当义务监督员。克丽比努尔还定期召开社区成员单位领导联席会议,分析本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本区域社情,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文化环境建设,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克丽比努尔几年的辛勤努力,换来的是固玛镇小学德育教育的累累硕果。如今,固玛镇小学已由过去的问题学校变成了地区级德育达标校,参与地下教经点的学生也没有了,固玛镇小学6年未发生在校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学校因此先后获得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德育工作的进步也带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5年,固玛镇小学教学质量被评为地区小学综合教学质量第一名。
由于工作突出,2007年年初,克丽比努尔被皮山县委任命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主抓皮山县教育系统的德育工作。面对取得的诸多荣誉和党组织的信任,克丽比努尔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因为她深深地懂得,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道路上,她做的工作仅仅是迈出第一步,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