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如诗如水 润泽师生

――记成都市草堂小学校长蓝继红

2007-09-14收藏

  【事迹】 她用3年时间,聚人聚心,让每位教师都有被需要的感觉,让每位教师都有释放能量与展示能力的机会,从而办出了一所在成都市颇具影响力的学校。

  【心声】 如果说发现孩子是儿童教育全部的使命,那么,发现教师也应该是教师教育全部的使命。

  在草堂小学教师们眼里,3年前,初来乍到的校长蓝继红很容易接近,没什么威严,看起来不像一个“校长”。

  3年来,教育局鼎力支持,蓝继红聚人聚心,教师们艰苦奋斗,草堂小学成了一所在成都市颇具影响力的学校。教师们找到了自信,对蓝继红的爱“越陷越深”。学校副教导主任谭蕊说,她就像水一样温柔而包容,固执地“护犊子”,用爱润泽教师和学生的心;她像水一样柔中有刚,有魄力、有前瞻性,带领教师们让草堂小学“坐着电梯上升”;她像水一样明澈见底,没有杂质,纯真可爱。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被需要的感觉

  2005年冬天,草堂小学的一名女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觉得手冻。于是,她把家里的电热取暖器带到了办公室,其他教师也纷纷效仿。

  不久,他们的违规行为被蓝继红发现了。蓝继红一面耐心地给教师们解释,一面作出决定:为全校每一位教师购买一个取暖用的“电热玻板”。2007年夏天,一位教师在写给蓝继红的信里说:“你不会把关爱教师天天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冬天的‘电热玻板’、夏天的空调里……”

  听别人说自己学校的教师不好,蓝继红就会“生气”,像“溺爱”孩子的家长。蓝继红说:“管理的全部意义在于爱,爱所有的老师。老师第一,学生才能真正第一,才能一切为了孩子。”

  当校长,人、事、财是关键。蓝继红觉得,这中间最核心的是人,校长要找到自己最应该做的事――聚人聚心。在草堂小学,蓝继红对教师用心、用情,“做事做到教师的心里去”。

  2006年,女教师何颖惠刚刚做了妈妈。蓝继红知道,这个阶段,女人是最顾家的。她常给何颖惠发短信:“祝宝宝快乐。”“一定要照顾好家庭。”何颖惠说,我感觉蓝校长是一位有人情味的领导,懂得体贴老师。她征求我的意愿,很真诚,从不压你。跟她共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今年8月,中央电视台《奠基中国》节目组邀请蓝继红到北京录制节目。节目中,蓝继红接受了一件“意外”的礼物――教师们私下制作的画册。顿时,蓝继红的眼睛湿润了,幸福和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在画册里,教师唐孟秋对蓝继红诉说了自己的真心话:喜欢你在会议上为大家推荐百家讲坛;喜欢你一遇到数学问题就糊里糊涂的模样;喜欢你在我因迟到匆忙冲进校园时笑眯眯地帮我整理纽扣……

  做校长,蓝继红追求一种“和谐运转”的境界。何颖惠说:“蓝校长对教师的关心,细致、温暖、体贴,让教师像地球一样自转,创造性地工作。”

发现教师是教师教育的全部使命

  2005年8月,草堂小学开始实行“阶梯式”的学校管理模式。蓝继红的这一举动,令教师们大吃一惊。

  第一级阶梯:设立校级执行校长岗位。在全校范围内公推竞聘担任,任期一个月。该校长在一个月“执政”期间有职务津贴、独立的办公室。

  第二级阶梯:设立年级执行校长岗位。建立年级执行校长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机构里有年级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个年级的优势岗位、特色岗位。

  在教师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时候,蓝继红就以认可的姿态发现了教师、相信了教师。蓝继红说,教师的素质并不一定都是显性的。让教师素质有释放与展示的机会,就要给他们舞台,给他们权利,让他们梦想成真。

  谭蕊是草堂小学第一任校级执行校长,任期是2005年10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身边的朋友惊讶地发现这个过去内向的、只埋头做事的小女生变了――变得热心、自信、活泼了。在告别演说里,谭蕊说了这么一段话:“当这个执行校长就如同吃苦瓜,入口很苦但回味甘甜。”

  更让人意外的是,2006年月1月,谭蕊报名参加了全校教导主任的民主公选,并且以高票当选。“她很有才气,却一直没有得到展示。担任执行校长期间,她重新认识了工作,认识了自己;同事们也重新认识了她,信任了她。”蓝继红说,教师们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平台。

  如果说发现孩子是儿童教育全部的使命,那么,发现教师也应该是教师教育全部的使命。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教师才会自己发现自己;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教师才会自己成就自己。

  2006年9月,音乐教师龚轶来到草堂小学,隶属于二年级的执行管理团队――“花之语”分校。11月,他成为校级执行校长。小伙子激情满怀,酷爱指挥,把就职仪式搞成了“小合唱”,告别演说则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艺术人生――走近龚轶》。“花之语”团队鼎力配合,设计了几个精彩的环节。

  在告别演说中,龚轶说:“我曾经想做一名演员,但我最终选择了教育。因为我想把我所学到的知识交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传递我的声音。”

  听了这番话,蓝继红流泪了。因为她又成功地“拥有”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个愿意以心换心的教师,一个经历了感动、懂得感恩的教师。

为孩子的诗意人生奠基

  初到草堂小学,面对众多困难,蓝继红首先是一番“苦苦求索”。学校如人,也是有生命的,也需要成长。蓝继红为她选择的成长之路是学校文化建设。

  蓝继红说:“学校文化建设犹如种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植根方能劲节。”草堂小学紧邻浣花溪公园和杜甫草堂,一溪浣花,千秋流水;学堂诗缘,得天独厚。

  最初,学校教师们听说要建诗歌校园,都不知如何下手。蓝继红一点一点地浸润。语文年级组组长叶华说,刚开始,蓝校长提出的设想很简单,仅仅是表面上的装修,半年就能完成。半年过后,蓝校长的构想还在持续,延伸到班级文化,营造诗歌文化氛围。再过半年,蓝校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升华到诗意教育。

  “教育是对生命的润泽。我心中有一个梦想:办一所润泽的学校,带一批润泽的教师,培养一代润泽的学生,影响一个个润泽的家庭。”想着这些,蓝继红常常陶醉其中。

  现在,学校里的一切都浸润着一抹诗意:小路上刻满了杜甫的诗句,名叫“诗路花语”;“云影屋”是教师办公室的名字;会议室是多彩的,桌子是蝶形的;校园里涌现出一大帮“诗人”,教师、学生统称为“土诗”――“土著诗人”;班班建诗社,人人乐参与;学校编辑《草堂诗社》专辑,班级编辑班级诗集,学生自编个性诗集;每周3次经典晨读,每周1节经典赏析课,每周1次校级诵读,每周4次班级诵读,天天坚持个人诵读……

  蓝继红说,我们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目的不在于出多少诗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灵都饱含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真善美。诗意,在这里不再是狭隘地被理解为诗之意境、诗之意趣。诗意,要成为一种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诗歌教育可以为孩子诗意的人生奠基,帮助孩子迈好最基础的几步。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1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