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山沟沟里干出大“名堂”

――记甘肃省岷县小寨初级中学校长李平

2007-10-12收藏

李平在给学生讲课。(资料图片)

  “为了小寨,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操心,共同努力!”

  还未见到校长李平,记者就被甘肃省岷县小寨初级中学校门口两边与众不同的大幅标语所吸引。这标语说不上工整对仗,却道出了校长李平教书育人的“真谛”。

  “李平来了,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寨初中坐落在离县城35公里的山沟里,曾经是全县条件最差的一所学校,全县学校综合考核连年倒数第一。

  2004年,李平从岷县三中调到小寨初中担任校长。他首先从改善学校条件做起,立志建全县一流的学校:“要干就干出名堂来!”乡亲们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集资建校一呼百应。课余,李平穿一双黄球鞋,带领师生拔草、挖土、修路,事事干在人前。

  在国家教育项目的支持下,师生们移土方5000立方米,修整操场6000平方米,硬化校园5000平方米,修砌护坡1000立方米,不仅建起了教学大楼、寄宿制大楼,实现了校园硬化,而且在后院建起了草坪、修砌了假山。

  乡亲们都说,李平来了,小寨初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过去教师人心思走,现在只有来的,没有走的。教师们说:“跟着李校长干,苦但有成就感。”“群众满意了,我们也找到了当教师的感觉,找到了自己的尊严。”

  学校软硬件建设的整体提升,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全县学校综合考评从倒数第一名一跃为第四名,2006年,全县第三名,2007年,中考超出第二名15个百分点。学生从300人增加到近千人,教师从20人增加到42人。

  李平说:“我对学生的培养分类要求:前三名的学生争取考市一中,前10名学生考县一中,前20名的学生考县二中,20到35名的学生考县三中,其余的我不主张考‘三限生’,而鼓励他们上职中。”这样,学生个个有“路”可走,升学率达87.7%。

  “谁跟我的学生过不去,我就跟谁过不去”

  2004年12月的一个周末,夜幕已降临,李平突然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两名女生被一帮社会青年围在远离村庄的偏僻路口不放。

  李平冒着凛冽的寒风,立即骑摩托车急速赶到事发地点。值得庆幸的是,李平赶到事发地点时,两名女生已在路人的帮助下,摆脱了那帮人的纠缠回家了。

  星期天,两名女生在家人的陪护下返校后,李平立即了解情况,决心追究到底,为学生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有人恐吓,捎过话来:未出大事,私了吧!否则大家都不好过。两名女生的家长也说,算了吧,这些人是有名的地痞,咱惹不起。李平理直气壮:“没事,邪不压正!谁跟我的学生过不去,我就跟谁过不去!”愣是报了警。两天后,为首者被绳之以法。

  学生后小燕的父亲去年得癌症去世,母亲为减轻家庭负担,要把她嫁人。李平拉着后小燕的手,掉下了眼泪:“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读书!你将来考师大,不需要多少钱。”第二天,李平又到家里对后小燕母亲说:“不让孩子读书,你甘心?”李平情真意切,终于打动了后小燕的妈妈。

  那年,李平被评为职教先进个人,得到500元奖金,全家一致同意用来资助学生。李平以奖金为基础,发动大家捐款4000元,成立了基金会,第一个就给后小燕资助了100元。初中毕业,后小燕以668的高分考入了县一中。

  “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澎湃的激情”

  谈起李平,教师的一致评价都是:太忙。

  李平担任校长后,仍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两个班的英语课。用他的话说,就是:“我生来是干教育的料。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澎湃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让他带了11年的初三英语课,拿回了单科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11个全县第一。

  早上6点起床,在校园巡视一圈,为学生生好炉子,与学生一块上早操,学生早自习时在教室学习自考教材、辅导学生。上两节课或听课后,处理学校事务。

  中午1点20分到2点30分,学生自习,李平又在各个教室转,他说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身边。然后吃一碗方便面,或几元钱买一碗凉面,李平说凉面不烫吃得快。

  下午上3节课,课后组织课外活动。放学后,到学生宿舍看看学生的课余生活。

  晚6点20分到7点20分与学生一起晚读,7点30分到9点晚自习,在各班巡视、辅导学生。晚自习后拿着手电筒到校外学生宿舍检查。

  11点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备课。

  12点到各教室督促一些还未走的学生及时休息。

  这就是学校教师提供的“李平一日”。

  (中国教育报记者 牛喜林)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