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一个非常好的规划纲要,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总的精神,体现了教育方针,当前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政方针,体现了实现公平公正的理念等。这个纲要是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同时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了人民群众对各级各类教育的需要。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很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重点比较突出,可操作性比较强。我曾经参加“十五”计划的制定的工作,这个规划比“十五”更加扎实,更加系统,体现了与时俱进更高的水平,对这个规划,我们充分肯定。《纲要》涉及到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具体的战略措施,我们在一线工作的同志,应该认真学习领会,把我们的认识和思想统一到规划纲要中来。这是我总的印象。
我理解这个《纲要》是代表国家的,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实施。既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员工的努力,确确实实也需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密切的协调配合与合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规划比较好的得到实现。《纲要》有一系列指标,有的是定性的、有的是定量的,所提出的要求是不低的,有些指标努力稍微差一点或是有关部门配合差一点,就可能得不到实现,或是成效大打折扣。当然教育部门本身的努力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一所大学的负责人,我这里想就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发表一些感想。
《纲要》中提出来,要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做好这项工作,必将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未来,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
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九五”、“十五”都在逐步推进,目前来看,推进的力度还需要加大。
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引导,也就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我也想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谈几点我个人认为当前高水平大学建设中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做好学科定位与学科发展规划,注重教学科研质量,注重内涵发展。
高水平大学就是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和实施科研创新的基地,应拥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与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从国际经验看,除少数大学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一般是综合性大学。但是,综合性不等于全学科,所有学科都要建设。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几无工科,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较弱。同时,综合性也不等于各个学科发展齐头并进,没有重点,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与学科发展固然都处于一流水平,但也就有几个学科处于世界顶尖的位置。例如,牛津大学的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东京大学的行为科学、经济学、教育学;哈佛大学的哲学、政治学、商业管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植物学;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都是举世公认的一流学科。加州理工学院、伦敦经济学院更是以学科特色突出著称于世。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做好各自的科学定位,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科定位,要采取有重点、有特色的学科发展战略,要根据学校的历史传统、发展优势,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自己作好学科定位,不跟风、不赶潮、不求大、不求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展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
2、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真正实现创新,在创新中获得发展,在创新中自我完善。
高水平大学的生命力在创新。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切实推进科研创新,切实提高高校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既要注重知识、能力,更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具体来讲就是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培养学生专注现实、专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东西看上去是大道理,但却是事实,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的人,有哪个不是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对事业具有献身精神的人呢?一所高水平大学应该是清醒的,要透过纷繁复杂的外在,将最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努力赋予学生那些被证明了的重要品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一定要注重从软件和硬件各个方面为创新人格的培养创造条件。要特别指出的是,科研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基础。大学教师需要忠于职守,忠于学术理想,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大学教师要关注现实,关注学术前沿,具备国际学术眼光和学术视野。只有拥有一批对创新充满热情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学生。
3、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
实施“985工程”,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缩短我国重点大学与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差距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对高校的资金投入相对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投入水平,相对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投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这是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4、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依法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没有科学合理的高教管理体制,没有充分有效的办学自主权和切实保障的学术权力,也不可能建成高水平大学。目前,高校享有的办学自主权相较以往已有一定改善,但还是要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要进一步依法落实办学自主权。在科研立项招标及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评审、评估等过程中,注意处理好行政领导、行政管理与学术发展规律的关系,探索完善行政领导与管理的体制和方式方法,使之能更好地促进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议成立中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20世纪初,在美国高等教育远落后于欧洲的情况下,为了有效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美国研究型大学建设,1900年1月,美国的14位大学校长联合发起成立了美国大学协会(AAU)。历史证明,美国大学协会的成立,对于促进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和美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面临的问题不同,尽快成立中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是促进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组织结构深刻变革的需要,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分类管理高等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明确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标准与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