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民进中央副主席 王佐书

  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制定并坚决贯彻的重大方针政策。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我认为应该有九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即:认识优先,理论研究优先,立法优先,策略优先,规划优先,措施优先,和谐优先,体制改革优先,教育技术优先。这些方面,既是制约教育优先发展的条件,又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应该落实并做好的工作。

  教育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首先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个人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是“五吃五不吃”。即不吃资源吃生态,不吃资源吃知识产权,不吃资源吃智慧,不吃资源吃名牌,不吃资源吃策略。一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仔细分析,吃的是人的素质,吃的是文化,吃的是软实力,吃的是人才。实际上,吃的是教育的水平,教育的质量,教育的策略。教育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在我看来,一句话,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靠人,都靠人的素质,都靠人才。人的素质、人才都要靠教育。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教育则是为发展提供人才的第一要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符合强国富民的规律,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要求。我国要印头赶上世界发展的水平,教育优先发展是千真万确的重大方针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无论怎么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也不过分。

  对于《规划纲要》的总体认识:

  第一,《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重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精神,强调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符合国家的国情、教育的实情,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教育的规律。

  第二,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分别提出欠发达、中等发达和发达地区的目标,是符合国情的。

  关于规划的指标,每句话都很实在。规划中一共有四个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是针对现实的情况提出来的,鼓舞人心,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我本人是有信心的。但有些指标,尚需教育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如: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两条做起来很难,从目前的状况看,相当多的地区是:学校不同,教师收入不同,要达到教师的均衡流动,首先要解决教师经济收入问题,这都是很实际很难办的事。建议深入调研,找到突破口。要保障规划落实好、实施好,还要有若干确实可行的措施。

  提四个建议:

  第一,在现阶段如何提高德育水平。德育工作要增加“腌萝卜”教育成分,尽量减少“刷色”教育的成分。“腌萝卜”教育,就是腌到学生心里去,使培养的学生无论到什么时候、走到任何地方、遇到任何困难,都永远忠于祖国。要研究“腌”的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加强“腌”的力度的好方法。建议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推进力度。

  第二,关于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教育部的工作重点。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建议尚应很好研究教学目的,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若教学目的不完整,怎么能培养出完整的人。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是每一所学校的重要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评价量表,是学校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晶,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方向盘”、“听诊器”。它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提高教学评价量表的质量和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三,关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于工作需要,我曾到过上百所学校,几年没见到有一所学校在明显的位置上有教育方针的标语。教育方针是上位概念,素质教育是下位概念,是否有必要在学校的明显位置上做好教育方针的宣传,有研究的必要。

  第四,我个人认为,有一把锁锁住一部分教育。这把锁可以用六个字表示,即“就业、大学、考分”。这六个字不能使好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底。如何解开这把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现实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德育的质量,是需要很好研究的重大问题。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