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加快首都教育发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刘利民

尊敬的周济部长、袁贵仁副部长,各位同行,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座谈会;借此机会,首先向教育部多年来对北京市教育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兄弟省市多年来对北京市教育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围绕学习这个《规划纲要》的初步体会以及北京市教育系统如何贯彻《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做个简短发言。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对《规划纲要》的基本评价

  总体来看,《规划纲要》内涵丰富,繁简得当,论述精确,要言不繁。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规划纲要》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的背景之中,站位较高,视野开阔,跳出了一般性的就教育论教育的局限,这不仅是当今科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在规划编制上的直接反映,也必将使得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的认识,从而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果说规划的目的之一是在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话,那么这个规划在统一全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应该说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清晰,目标经过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十一五”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规划纲要》较好地体现了这种时代性。特别是发展思路的6个“以”,既抓住了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律和要突破的方面,也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今后一段时间要着重努力的方向。这种发展思路,应该说是我们党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系统的集中反映,也是我们新的教育观念的集中反映。

  (三)《规划纲要》确定的九大任务,既是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最高行政部门对全国教育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有些方面实际上是长期以来制约我们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发展我国教育,提高我国教育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将会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国家层面的这个教育规划所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创造性地加以落实。

  (四)《规划纲要》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既考虑到我国教育未来五年总体发展目标,对此提出相应的要求和任务,同时又兼顾地区差异,其发展目标分为欠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进行描述,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分类指导,给各地教育改革和发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我感到,这样一个分区域进行的规划,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规划,也是一个尊重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规划。特别是对发达地区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描述,我感到,不仅是教育部对这类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期望,更是一种激励和信任。作为在首都这样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既感到任务重大,更感到使命神圣。

  二、首都教育的基本构想

  相比较而言,首都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目前,3-6岁儿童入园率保持在85%以上,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巩固率在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高考录取率稳定在7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样一个发展水平,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讨和思索,在2004年北京市教育大会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要求和形势,我们将这些主要内容以“十一五”规划的形式确定下来。

  (一)确定了到2010年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标志为: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特色更加突出;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教育供给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初步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制和体系,初步形成学习型城市。

  (二)确定了十项首都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是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实施课程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等途径,缩小城乡、校际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

  二是紧紧围绕首都现代化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并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衔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应市场、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效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三是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作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培育创新人才,进一步明确高校定位,突出特色,提升实力,积极参与实施首都创新战略,推进高校与首都经济社会的融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四是抓住德育工作契机,打牢德育工作基础,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整体规划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五是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贴近和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加强建设,使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

  六是以改革为动力,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种形式试验,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创新。

  七是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按照适度超前、相对集中、集约土地、方便群众的原则,编制北京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启动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行动计划,统一规划,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形成与人口变化、产业调整和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学校布局。

  八是坚持城市支持和带动农村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推动首都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九是坚持奥运带动战略,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开展奥运教育服务,提升首都教育各项工作水平,带动首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参与过程中使服务奥运成为首都教育新的增长点。

  十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理念,统筹教育资源,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市民素质,创建学习型城市,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我们还确定了加强党的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人才强教、提升师资水平,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使用效益,推进依法治教、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安全稳定等五项保障措施。

  三、关于规划实施的安排

  规划的关键在实施。为保证规划落到实处,实现首都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重点强化了规划的实施机制。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功能,发挥专项规划的支撑作用。我们要求首都教育战线要高度重视规划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重点专项规划, “十一五”期间,首都教育重点制定并实施高等学校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以及奥运教育服务专项规划。同时要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要依据本规划的主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组织编制并实施好“十一五”教育规划。

  二是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机制。把规划作为项目审批和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如在稳定高等教育规模方面,规划提出要核定市属市管院校发展规模,建立学校人员编制、经费拨付、基本建设、专业设置等与核定规模、核定层次和学校定位挂钩的制约与激励机制。在基本建设方面,确定一批代表首都教育发展水平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库,提高基本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是加强规划执行监测。我们将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分解为119项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处室,实行年度计划报告制度,确保规划按计划逐年实施。藉此强化对教育规划及其实施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为契机,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支持下,努力开创首都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