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四川,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和民族地区“两基”攻坚。特别是全国“两基”攻坚现场会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会后,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特别强调要抓住新机制实施的机遇,加强“两基”攻坚,全力保障农村和民族地区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益,大力促进农村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健康发展。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和“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对实施工作做了部署安排。为实施好新机制,我省注重了组织领导、资金落实、管理监督和舆论宣传“四个到位”,狠抓了“四个结合”,即把新机制实施与增加财政投入、与治理乱收费、与教育综合改革和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结合。主要措施有:一是紧紧抓住改革经费的分担责任、资金管理和法定增长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改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重点强化了民族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持,省财政统一解决改革配套经费。全省免收学杂费人数97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1%;免费提供教科书人数250万人,占23%;补助住校学生生活费人数85万人,占8%。二是扎实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出台了《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多过重的课业负担。三是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出台并严格执行《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八条规定》,教育乱收费的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四是重点加大农村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力度,狠抓薄弱学校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教育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8月,结合新机制实施,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表彰大会,会议在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的基础上,调整完善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思路和措施。会议决定,要始终把广大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今后五年全省教育的重中之重,继续逐年增加投入,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健康快速发展。要在狠抓“两基”攻坚,确保如期实现攻坚目标的同时,逐步把工作重点转到更加注重“两基”成果巩固、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更加注重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上来。目前,全省181个县中实现“两基”的县已达167个,民族地区51个县已经全部实现“普六”和扫盲,37个县已经实现“普九”,各级各类在校生124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108万人,比2004年净增23??2万人,增长30%。民族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提高到80??7%和80%,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7%。
一、狠抓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建设
为普及和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推进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我省以实施新机制和“寄宿制工程”为契机,加大民族地区教育《行动计划》的投入和实施力度。在省上每年投入3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1亿元用于民族地区“两基”攻坚,使攻坚资金累计达27??8亿元(其中国家“两基”攻坚资金6亿元)。为确保民族地区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们突出了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一是继续强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六年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项目2053个,总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使民族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两年又按“建一所,成一所”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寄宿制学校厕所、围墙、操场等的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确保了建设进度和质量,努力使每一所学校都能达到规范化要求。目前,2004、2005年度的项目学校建设已基本全部竣工,2006年度的项目学校也已全部开建,进展顺利。二是狠抓寄宿制学校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试行办法》,具体明确了寄宿制学校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经费管理和安全后勤等方面的各项管理职责和目标,并要求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逐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今年秋季,我省51个民族县和6个享受民族待遇县已全面开展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管理,各类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正在逐步得到提高。
二、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在多数县已实现“两基”目标和学校硬件条件普遍改善的情况下,加强“软件”建设,巩固“两基”成果已成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当务之急。去年以来,我省围绕“两基”巩固提高,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移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上来。一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通过积极推进教育课程改革,着力强化骨干教师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校长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继续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着力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选派内地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六年共选派6300多名内地教师到民族地区支教,培养培训民族地区校长、教师2??9万人次,培训面达50%以上。制定了民族地区校长和教师“十一五”培养培训计划,启动了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和寄宿制学校校长培训计划,明年将全面完成寄宿制学校校长培训。二是狠抓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设施为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项目安排上我们结合省级民族地区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先后投入1??45亿元,已在民族地区42个县实施该“工程”,覆盖了民族地区84%的中小学和80%以上的学生。省上还在民族地区20所中学建设开通交互式远程教育卫星直播教学系统,为1604所初中、小学配备了教学软件和光盘。三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我们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两基”巩固提高的一个重点工作,设立了专项资金,制定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强化了校点的合理布局。目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校生已发展到1??6万人,比2004年增长51??8%。在初中阶段教育中,我们还注重引入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积极发展职业初中,让学生在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技之长,以较好地解决学与用的问题。
三、狠抓“两免一补”政策落实
为保障民族地区孩子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结合新机制实施,我省不断完善“两免一补”政策和措施,对民族地区给予了重点照顾。2001年,我们就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政策,省《十年行动计划》先后安排4亿元资金为民族地区108万人(生?年)贫困家庭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004年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我省又在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大了力度。今年,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全部免除19个民族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含城镇低保家庭学生)的教科书费,使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达55??9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1??8%;享受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的学生24??6万人,占22??8%,学生各项受益面均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秋季,还为51个民族县和6个享受民族待遇县的所有家庭贫困寄宿学生免费提供床上卧具。明年将在整个民族地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含城镇低保家庭学生)的教科书费。为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我省还先后投入寄宿制学校小农牧场建设经费1920万元,支持384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小农牧场。目前,民族地区1570所寄宿制学校中60%以上都有小农牧场,这些小农牧场对改善学生生活、增加学校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实训场所。
四、狠抓责任管理落实到位
张学忠书记、张中伟省长等省领导经常深入民族地区第一线检查指导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经常亲自过问,及时研究解决了民族地区教育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实行“两基”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州(市)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分管领导具体抓协调、抓落实,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普遍建立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和部门定点联系制,确保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省上制定了专门文件,进一步强化了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督促检查和重点督办,实行一年一验收制度。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加强了对“两基”攻坚计划的宣传,在经常宣传报道的同时,去年以来还开展了两次集中宣传报道,鼓舞了全省特别是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斗志,增强了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的信心,为“两基”攻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我省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几年来攻坚任务已完成过半,但“两基”巩固提高、促进健康持续发展的任务还较为繁重。我们将继续坚持把“两基”攻坚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特别是陈至立国务委员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实现“两基”为目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切实抓好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管理,切实抓好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抓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断提高“两基”攻坚质量,确保按期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