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汇报材料

打好攻坚决战抓好巩固提高 力争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贵州省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按照大会的安排,现将我省组织实施“两基”攻坚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攻克最后“堡垒”,力保全省如期实现“两基”规划目标

  去年全国“两基”攻坚现场会后,我省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当年又有11个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到去年底为止,全省88个县中,已实现“两基”的县达84个,“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3??8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6??7%;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4??6%、94??4%。为确保全面实现“两基”攻坚规划目标,我省今年着力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最后4个县今年通过“两基”验收达标的工作,二是去年底前已通过“两基”验收达标县的巩固提高。

  我省今年实现“两基”的最后4个县,是全省经济最贫困、自然条件最差、教育基础最薄弱的县,“两基”达标的困难很大。一方面,我们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与倾斜。省领导多次带队到4个县检查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在4个县已投入资金30824万元的基础上,省政府今年又增拨“两基”攻坚经费4000万元;把3000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名额中的2750个指标安排在这4个县,有效地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两基”工作机制。一是对4个县“两基”进行分年度目标考核。二是开展驻乡督查。今年8月,省政府针对4个县存在的问题下发了督办通知,同时抽调130多人组成47个驻乡督查组,对4个县的全部乡镇“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具体指导,帮助各乡镇梳理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意见,收到了明显效果。三是地州市对这4个县开展“两基”复评时,省均派出督学进行巡视指导。4个县已于今年11月上旬通过了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团的验收,正待省政府审定后报教育部审批,全省“两基”攻坚规划目标可望如期实现,2007年将迎接国家督导检查。

  对于已经通过“两基”验收的县,我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行严格的跟踪监测和年审制度,对年审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县,下发年审通报,肯定其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年审不合格或指标滑坡严重、经费投入不足的县,令其整改,合格后再下达年审结论。二是对连续三年年审合格的县进行“两基”复查,对问题较多的县要求进行整改,再对其作结论。三是近几年针对“两基”攻坚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按照国家教育督导团的要求,对当年实现“两基”县次年复查。两年来,对通过教育部审定的26个县中的8个县进行了复查。

  二、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我省顺利实施“两基”攻坚的重要保障

  一是2001年国家实施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支持我省4??9亿元,我省财政拿出2??45亿元,地县两级又配套4??15亿元,共投入11??67亿元用于农村初中建设,新建农村初中400余所,改扩建农村初中1000多所,建设面积达180多万平方米。

  二是2004年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央安排我省项目资金9亿元,这是中央对我省“两基”攻坚的极大关心和巨大支持,也是我省如期实现“两基”目标的重要保障。为确保全省2006年实现“两基”规划目标,我省决定提前一年完成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去年内蒙会议后,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出台政策,降低工程成本。去年底和今年初,省政府明确对寄宿制学校建设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场地建设费、建设质量监督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等一系列“工程”建设规费,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目前,我省工程造价控制在每平方米500元以内。二是严格管理考核。省委、省政府把“工程”实施列为年度“十件实事”之一,纳入目标管理,去年底对2004年批复实施的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今年4月在习水县召开了工程建设和项目学校建后管理现场会,6月进行了中期检查,7月对2005年批复实施的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至今年10月底,国家批复实施的1044所项目学校中,已竣工859所,竣工率为82%。三是加强和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去年12月,省教育厅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全省推广习水县管理工作经验。目前,各县均建立了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管理制度,把责任心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充实到寄宿制学校领导班子中。这些措施使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三是2003年教育部在我省启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接着我省实施了2004―2005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后投入资金42429??6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补助28240??1万元)。加上李嘉诚基金会援助项目和我省在义教工程中建的卫星教学收视点,到2006年8月止,全省共建教学光盘播放点8089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4752个,计算机教室1572个。农村远程教育覆盖率达95%,受益学生460万人,受益教师17万人。我省克服重建轻管轻用的习惯,要求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为边远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提高我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是国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为我省“两基”攻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面对机遇,省委、省政府坚持早着手、早主动,早改革、早受益,积极争取国家将我省列入第一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明确将50%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证了“两基”攻坚的资金需求。

  五是2006年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省在落实资金分担责任上,坚持“省级拿大头”的原则,免学杂费和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地方分担部分,以及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解决,减轻了地、县财政的负担。为防止“挤出效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在改革前已安排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不能减少,严禁将上级安排的免除学杂费专项补助资金、公用经费补助专项资金冲减、抵顶本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在规范经费管理机制方面,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及时制定了确保经费投入和加强预算管理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就预算、资金支付、学校管理、收费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我省组织了两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检查,建立了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和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新机制覆盖了我省农村广大地区,惠及万余所农村中小学631万名学生。加上中央免费教科书经费,全省全年共减轻农民直接经济负担7??9亿元,因贫辍学的学生陆续返校,农村学校的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实行新机制前,农村中小学运转经费主要靠收取杂费,财政拨款很少。实行新机制后,学杂费和公用经费资金由各级财政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的正常运转有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三、大力弘扬“两基”攻坚精神,认真总结“两基”攻坚经验,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

  “十五”以来,我省不但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而且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两基”攻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拼搏精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愚公移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精诚合作、团结一心的协作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贵州各族干部群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优秀品质的具体体现,是改变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落后面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在“两基”攻坚的实践中,我省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紧紧抓住“两基”这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全力攻关,一抓到底。二是善于把握工作时机,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三是坚持把中央的要求与贵州的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四是大胆突破常规做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五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两基”攻坚的实践证明,做好贵州的工作,离不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只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各项事业的成功。

  国务院召开的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回去后,我省将把至立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好、落实好,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我省将进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高度重视并稳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第二,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第三,抓好对47个县的“两基”复查和25个县“双高普九”工作;第四,抓紧做好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准备工作。继续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以求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以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促进“两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