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汇报材料

抓住机遇扎实推进 举全省之力打好“两基”攻坚战

青海省人民政府

  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现代远程教育建设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之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为了如期完成目标任务,今年1月7日和2月25日,省政府分别召开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和“两基”攻坚工作会议,宋秀岩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新机制改革、“两基”攻坚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措施。9月22日至23日青海省政府在海北州召开了全省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现场会,会议认真总结了全省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以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方面好的经验,分析了“两基”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青海在“两基”攻坚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新机制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采取的措施作一简要汇报。

  一、落实各级政府责任,把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工程认真落实

  实施“两基”攻坚和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领导。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省领导联系“两基”攻坚县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人员,充实和加强了“两基”攻坚联点工作力量。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省委分管副书记刘伟平、省政府分管副省长马培华等领导带头深入各州(地)、县,指导“两基”攻坚工作。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等部门主要领导都与有关州和“两基”攻坚县联点,经常深入县乡检查督促和帮助指导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为强化责任,省政府将寄宿制工程实施情况列为2006年全省重点建设和重点督查项目,并作为考核州(地)级政府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的指标之一,引起了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州(地)和各攻坚县进一步健全了“两基”攻坚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工作更加得力。特别是今年省政府召开全省“两基”攻坚工作会议后,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州(地)、县政府一把手的领导责任,形成了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和州级领导干部包县、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责任到人、工作到校的工作机制。果洛州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州委、州政府及各县政府领导认真落实寄宿制学校建设一把手工程,对全年实施的39个工程项目实行州委、州政府领导联点,作为年内督办的重要工作,并对项目管理、工期、资金、质量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同时,要求各县“两基”攻坚领导小组每月对工程进展情况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后上报州领导小组。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索南才让多次率领教育、计划等部门负责人赴五个县检查指导项目工作,现场解决问题,加快了项目进度,使施工条件较差的果洛州工程进度到9月10日排在全省第二位,正像果洛州政府在汇报材料中所写:“在果洛的建筑史上,三层以上的楼房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交付使用是前所未有的”。截至目前,我省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已全部竣工,正在抓紧审计。

  二、打破常规,超前工作,加快工程进度

  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开工、如期竣工,我省今年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

  一是各级政府在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加大对“两基”攻坚的投入力度。海北州政府以州级财政筹措为主,决定2004至2008年,每年筹集600万元,设立“民族教育发展基金”,解决“寄宿制建设工程”没有涵盖的一些突出问题;海西州政府以统贷统还的形式每年贷款1000万元,用于农牧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教学仪器设备、远程教育设备配置和教师培训。青南地区的称多县在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2003―2005年县级财政自筹924万元资金,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果洛州玛多县财政自筹42??8万元为4所寄宿制学校修建了围墙、校门、水井,平整了校园操场和道路。赵乐际书记、宋秀岩省长、刘伟平副书记,李津成、马培华副省长等省领导都深入农牧区实地检查工程建设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落实情况。

  二是要求各地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公。集中一至二周时间办齐规定的各项手续,简化审批工作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对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办理土地使用手续、规划设计审查、工程开工建设批复等,特事特办,从快审批,限时办理,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开“绿灯”。化隆县在办理前期手续时,具体办事人员在请示领导时,领导一听是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要求马上办理,不拖时间,做到了审批寄宿制项目时畅通无阻,与去年相比,工程开工时间提前了两个月。

  三是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开工,在国家计划批复尚未正式下达前,经与有关方面协调衔接后,将今年的建设项目计划提前通报给各县,并要求各县早准备、早动手、早开工,统一按开工日程表规定时间开工。省财政厅和教育厅在2006年国家投资计划未下达前,克服困难,调剂出5000万元垫付资金,确保了工程前期费用和按时开工,为加快工程进度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在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工地,抓紧时间集中力量备料,对建材运输和用水用电等施工条件提前作安排。果洛州甘德、达日两县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部分项目在4月初开工时冻土层厚达1??5米,在挖掘机无法开挖的情况下,用牛羊粪煨火、用钢钎掘挖,达日县满掌乡寄宿制学校挖地基时,由于冻土层太厚,挖断了两台挖掘机的掘头。

  四是强化项目管理。对投资额度大的工程分若干标段进行分段发标和招投标,一所学校有两个以上单体建筑的分别由两家以上施工单位投标,同时施工。对工程建设进度严格实行倒计时管理,采取“复式施工”、“交叉施工”、“流水施工”等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加快了工程进度。

  五是加大了对“工程”的检查监督力度。省“两基”攻坚办组成8个工作组,对各地的“两基”攻坚工作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跟踪检查、督促和帮助指导,现场蹲点解决问题。特别是对项目建设任务较重的县,要求工作组及时进行检查,并对蹲点检查的时间也提出明确要求,对工程进度慢的地区要求蹲点时间不少于15天。今年已经组织300多人次,深入27个项目县,督促检查了240多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玉树州“两基”攻坚办今年对寄宿制重点项目督促检查次数达到4次以上,历时36天,行程达14000多公里。循化县要求对每个工地实行旁站监理,监理一次不到位就从监理费中扣除100元,并对工程质量提出严格要求,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墙推倒重砌。

  六是对工程进度情况实行每月通报制度。下半年以来实行旬报制度,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并对工程进度慢的县实行问责。8月21日,省“两基”攻坚办专门召开了治多、刚察、杂多、囊谦、曲麻莱、共和、天峻、循化8个进度缓慢的县的“两基”攻坚办主任会议,对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今后工作打算以及整改措施进行问责。会后各地根据省“两基”攻坚办要求采取了一些措施,大部分县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三、制定政策,减免规费,提高项目效益

  建筑行业实施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后,我省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了单位造价成本。为落实国办发〔2005〕44号文件精神,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青政办〔2006〕6号),最大限度地减免包括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内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校舍建设项目的有关收费。其中对所涉及的征地管理费等1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免收,对工程监理费等9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减免,对乱收费项目明令禁止、严肃查处。据统计,全省减免各种收费约1197万元,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益。各有关单位认真落实省政府的要求。如循化县有3个乡镇将原供销社、粮站和乡政府办公地无偿划拨给学校用于改扩建校舍;同仁县将1个乡政府的大院划拨给学校用于学生宿舍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通过执行省政府的《通知》,使工程项目的前期费用由15%下降到10%。其中玉树县减免各种收费达125万元,化隆县减免约100万元,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

  四、扎实工作,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顺利运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今年1月7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出台了《青海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省、州、县各级政府在新机制中的责任。

  我省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免除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8∶2比例分担,中央承担80%,地方承担20%,地方承担部分由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全部予以解决,按省定标准测算的免学杂费资金超出中央补助部分全部由省财政承担。今年享受免学杂费的学生人数达到63??6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86??7%,全年下达资金5590??4万元;享受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补助的按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补助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青财行〔2005〕149号)规定的范围执行,其中青南14个纯牧业县省级财政每生每年补助300元,州级财政每生每年补助100元,县级财政小学每生每年补助不低于250元,中学每生每年补助不低于300元;其他地区寄宿制贫困生每生每年补助300元,寄宿制非贫困生每生每年补助100元,补助资金均由省财政承担;非寄宿制贫困学生按初中每生每年30元、小学按每生每年20元标准,由省财政给予补助,主要用于购买学生作业本及其他学习用品。享受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补助的学生达到14??3万人,享受非寄宿制贫困生助学金的学生达到18??3万人,全年省级财政下达资金3595万元;在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安排原有公用经费的基础上,根据新机制的规定,对农牧区中小学生每生按50元标准安排公用经费,全年累计安排资金2957??8万元,受益的农牧区学生达到61万人。地方政府大多落实了自己承担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补助和非寄宿制贫困生助学金部分,一些县还积极筹措资金实行零收费,大通县在县级财政并不宽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拨付专项资金,全部免除该县未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城镇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住宿费,共计278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上学。另外,化隆、循化、贵德等县政府也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学生的作业本等费用,农村中小学实现了“零收费"。

  今年全省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资金达到343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00万元,省级资金959??6万元,县级资金872??4万元,改造危房3??02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为了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省早在2000年就将教师工资发放工作上收到县,由财政统一管理,委托银行开设“个人工资专户”代发到户。对财政困难的地区,省财政加大了对下“转移支付”力度,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发放,全省没有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目前,我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已基本确立。新机制的实施,减轻了农牧民负担,保证了中小学正常运转,增强了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学生报到情况好于往年,特别是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明显增加。

  五、狠抓落实,确保“两基”攻坚顺利完成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省的“两基”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已有28个县(市、区)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6??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21%,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2??33%,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了93??5%,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

  按照我省“两基”攻坚规划,今年兴海和天峻两县要实现“两基”,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8??3%,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4%。2007年,玉树等7个县要完成“两基”目标任务,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3??5%,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泽库等9个县的县城所在地2007年“普九”,2010年农村地区实现“两基”,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将狠抓“两基”攻坚不动摇,“两基”中心地位不转移,重点决策不含糊,目标任务不推脱。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快“寄宿制工程”步伐,加强质量管理,同时抓好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校舍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完成;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制度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使寄宿制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进一步强化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两基”攻坚的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投入,构建“两基”攻坚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总之,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国家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多。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全力攻坚,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不拖全国的后腿。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