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汇报材料

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 确保“两基”攻坚任务在今年全面完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去年8月中旬,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在我区召开以后,9月15日至16日,自治区政府及时在乌兰察布市召开了全区“两基”攻坚现场经验交流会。一年多来,我区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扎实推进“两基"攻坚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去年,全区又有9个旗县实现“两基"达标,“两基”达标的旗县达到93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8??3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6??9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80%以下。目前,全区未实现“两基"达标的8个旗县“两基”攻坚工作进展顺利,到今年年底,将全部实现“两基"达标。我区将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前,即2006年末前,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在推进“两基"攻坚工作中,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在管好用好上级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防止地方资金投入的“挤出效应”

  自治区政府明确要求,各攻坚地区绝不能用争取上级的资金来代替本级政府的投入,更不能由此减少自己的投入。自治区本级财政在安排“两基”攻坚专项资金13??44亿元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每年拿出1亿多元,补助企业剥离到地方的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从2006年起到2009年,自治区各级财政每年增加投入3亿多元,用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各地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确保了地方工程配套款的落实,确保了自治区确定的公用经费、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和“两免一补”中“一补”资金的落实。有条件的盟市和旗县加大了工作力度,如鄂尔多斯市在全市范围内、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和包头市达茂旗在全旗县范围内,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行了“两免一补”或“多免多补”。

  二、在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更加注重防止学生辍学

  “寄宿制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区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2005年,我区又调减小学1024所,教学点1032个,初中165所。校均规模小学由上年的241人增加到273人,普通初中由上年的810人增加到843人。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我们特别强调“五个落实”,努力做好防流控辍工作。一是落实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稳妥实施、循序渐进”原则,确保不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二是落实好“两免一补”,保证应该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得到全额资助。三是落实好勤工俭学,为家庭困难学生免费提供粮食、蔬菜和肉食,尽力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四是落实好控辍保学各项制度,健全防流控辍的长效工作机制。五是落实好因地因时制宜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初中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

  三、在加快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在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我区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共减免各种费用1亿多元,使工程投资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至2006年,已经完工的项目学校279所,占国家批复项目校数的98??9%;正在建设的有3所,占批复项目校数的1??1%。

  “寄宿制工程”的实施,使学校由分散到集中,校舍由简陋到规范,学生由走读到寄宿,这些变化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真正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区在土建项目完成98??9%的同时,适时把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摆到了重要位置。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自治区及时制定下发了《寄宿制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各地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管理细则,突出安全第一,突出齐抓共管,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二是加强对校长和教职工的培训。自治区已对400多名寄宿制学校的校长进行了专题培训。各地采取有效形式,对校长进行了管理培训,对生活指导教师进行了保育常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校长和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对新设施、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了各种设施的有效利用。

  四、在注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

  到去年年底,我区共建设完成农村牧区小学教学点光盘播放系统2783个,小学卫星收视系统7280套,初中计算机教室778个。全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按第一、二模式实现全部覆盖,为偏远落后的农村牧区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针对在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工程建设、轻资源开发和使用问题,我们把工作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来,使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一是多方筹资,落实运转经费,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二是加强教师培训,使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以来,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210万元,为全区各盟市建设了培训基地。自治区已举办培训班45期,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4900多名。盟市、旗县也有步骤地开展了分级、分层的教师培训。三是自治区每年组织开展全区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优秀电教论文4987篇,优质电教课1471节,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2702件,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四是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有的地区把使用资源的终端引入教室,使“校校通”变为“班班通”。有的地区以县和乡中心校为基地,系统下载、刻录光盘,下发到辐射学校使用。远程教育网络的效能和作用得到逐步扩展。

  五、在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义务教育

  在全面推进“两基”的进程中,自治区始终把优先重点发展民族义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区19个边境旗县全部实现了“两基”达标,全区33个牧业旗县中有30个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通过调整布局,民族学校的校均规模进一步扩大,小学和普通初中由2003年的254人,增加到2005年的300人,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自治区在实施各类工程项目时,优先安排民族学校,集中财力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涌现出129所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较高的示范性民族学校。全区民族中小学进一步完善“两主一公”(以寄宿制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学校)的办学模式。各边境牧业旗县的寄宿制学校基本上做到了宿舍、食堂、餐厅、小浴室、洗衣房、校医室齐备,专门配备了保育、医护、值宿等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民族学生助学金有了较大提高,全区各级财政支付的民族学生助学金由2004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300万元。自治区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义务教育阶段蒙古语授课学校基本建设费100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寄宿困难问题。为实现民族教育“十一五”期间快速健康发展,今年,自治区政府启动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已列入自治区立法计划,有望在年底提交人大讨论。

  六、在努力抓好“两基”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实施一系列教育工程的良好机遇,积极落实配套资金,集中建设基础教育的“百年工程”,使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截至2005年底,我区二期“义教工程”完成投资6亿元,改建扩建校舍70??28万平方米;“危改工程”完成投资12??4亿元,消除D级危房169万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完成投资7亿元,新建校舍41??7万平方米。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小学、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74%、94??58%,小学专科毕业及以上教师比例达到59??22%,普通初中本科毕业及以上教师比例达到37??62%。自2006年春季开学起,在全区所有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所需资金实行以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投入为主,盟市财政和旗县财政适当负担的供给原则。从2006年起,对全区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11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免收杂费和课本费,所需资金由自治区和盟市旗县共同承担。2006年春季,全区享受免杂费人数为203万人,享受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人数为196万人,享受免费教科书人数为166万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人数为47??8万人。共补助资金41419万元。我区“两免一补”已覆盖全区101个旗县,惠及农村牧区及所有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

  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两基”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努力抓好“两基”攻坚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大“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力度,努力做到“两基”达标与巩固提高并举并重。自治区建立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复查验收制度和激励奖惩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两基”巩固提高督导复查验收工作,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整体上步入规范化轨道。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后,自治区政府将召开“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会议,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战略重点,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这次现场汇报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决心继续努力,虚心学习兄弟省市区的好经验,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确保“两基"攻坚任务在今年圆满完成,并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取得新的成果。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