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汇报材料

甘肃省“两基”攻坚情况汇报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两基”攻坚总体目标是:2003―2007年,20个县实现“两基”,剩余8个县,硬件达到“两基”验收标准;2010年,全省全面实现“两基”目标。近几年的规划如期实现,到2005年全省68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83??04%。今年有6个县区实现“两基”,全省实现“两基”的县达到74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9??05%。我们的攻坚措施是:

  一、层层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主要领导听取汇报,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市县检查“两基”攻坚进展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省政府每年都召开全省“两基”攻坚工作会议和现场汇报会议,今年元月份召开了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暨“两基”攻坚会议,6月下旬在甘南州临潭县召开了现场会,有力地推进“两基”攻坚工作和农村寄宿制工程建设。省市县“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在组织上保证全省“两基”攻坚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省政府把农村教育纳入对市、县政府考核责任目标,每年对各市、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评。主管省长代表省政府与当年实现“两基”的县(区)政府签订“两基”攻坚目标责任书,各市县乡政府也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双线三级”责任制。省政府建立了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结合“两基”攻坚督导、达标验收和巩固提高复查,开展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评估,前两年督导评估了36个县,今年进行27个县。

  二、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06年春季,全省87个县(市、区)有406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全部享受了免学杂费,分别按初中生县镇262元、农村232元,小学生县镇204元、农村174元的标准核拨了公用经费;262万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了中央免费教科书的政策资助,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比例达到了65??5%,53万多名贫困寄宿生享受了生活补助费。省教育厅、财政厅、监察厅联合组成五个检查组,由厅级领导带队,分赴全省14个市州,进行专项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保证了新机制的顺利运行。

  三、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前两年,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11个市州整体推进,覆盖了63个县,全省区域联片覆盖面达到87??98%,农村人口联片覆盖面达到65??46%,农村中小学联片覆盖面达到76??43%,全省有257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今年再投入7000多万元,继续在3个市州实施,2007年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全面覆盖全省各县。省上构建了教育网络中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教育管理平台,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服务。在教育部召开的天水会议、张掖会议的推动下,我们突出应用,注重效益,使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四、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

  我们坚持“调整、提高、示范、激励”八字方针,逐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全省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6??71%、92??84%和67??71%。今年3月召开了全省中等师范改革座谈会,以加快师范教育“三级向两级”过渡,整合和发展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县、乡教师资源中心逐步建立,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培训广泛开展。今年启动了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二期工程,项目覆盖了所有的“两基”攻坚县,将对5万名教师和校长进行培训。各县市区积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合理流动,在编制内通过公开招考补充合格教师,近两年,辞退代课教师3684名。在13个县实行教师特设岗位制度,为县城以下初中招聘本科毕业生407名,为乡中心小学招聘师范类专科毕业生508名。

  五、积极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按4条线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一是天津给我省在教师培养培训、物资援助等各方面的援助;二是省内大中城市学校通过送教下乡、送物资下乡、工作交流等途径支援贫困地区学校;三是省直机关单位通过扶贫帮教、援建学校、救助贫困学生、提供优惠政策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四是省教育厅机关处室、高等学校、厅直单位“三位一体”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两基”攻坚县,支援钱物合计258万元,选派了100名教师到“两基”攻坚县对口支教,并开展了培训教师、组织校长和教师来兰考察学习等活动。

  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我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集中在28个“两基”攻坚县实施,“工程”规划建设项目学校566所,总投资8??8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亿元),已开工566所,开工面积110??1万平方米,占批复数的100%;竣工交付使用的项目学校429个,占批复数的75??8%;竣工面积79??6万平方米,占批复数的72??3%。设备购置由市州“两基”办和采购办统一购置,目前9个市州、22个项目县已全部完成已批复2004、2005年项目货物采购的招投标工作,其中到位设备4497万元。

  截止目前,我省已下达“工程”资金8??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亿元(国债和财政资金各4亿元),省级资金4009??3万元,市县级资金5068??1万元。截止目前,资金到位(划拨到县“工程”资金专户)7??61亿元,到位率85??4%,其中中央专项资金到位近7??1亿元,到位率88??5%;省级资金到位2487??4万元,到位率62%(其中财政安排资金到位1709万元,国债项目安排资金到位778万元);市、县乡财政资金到位2765??4万元,到位率54??6%。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办〔2005〕44号文件精神,制定优惠政策。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全省各项目县划拨土地3019亩,共减免各种费用1437??1万元,占应交规费的59??86%。

  二是抓制度建设,加强质量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国家“两基”攻坚办印发的资金和土建项目管理规定,我们结合甘肃实际,分别制定了资金和土建项目管理办法,对资金管理和使用实行到位报告、季度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土建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基层责任,要求按章操作,确保质量。省“两基”办加强了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管理,仅今年1至10月份,就下发、转发20个文件,就“两基”攻坚和寄宿制工程建设,从建设方案、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和土建项目管理、配套政策落实、学校管理措施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各级“工程”实施机构严格按程序和制度办事,规范管理,严把工程勘察设计关、工程招标关、施工管理关、验收关等,普遍建立了工程监理制,聘请了监理工程师,每所项目学校都确定现场监理员,现场跟踪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建立层层监督机制,建设放心工程。省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厅、教育厅、监察厅、审计厅和省“两基”办多次赴市州、县市区和项目学校,对“两基”攻坚和寄宿制工程的实施进行专项检查。省市县乡都通过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工程”的目标、任务、工程招投标结果,以及工程进展情况。通过制度规范和社会监督,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真正建设成阳光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

  四是实行“工程”重点管理制,抓点促面。今年对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质量、工程进度、配套资金落实、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工程进行重点管理,省“两基”办每季度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县“两基”办和工程负责人每月要向省“两基”攻坚领导小组进行专题汇报。3月份,省“两基”办把寄宿制工程总体进展缓慢的陇南市康县列为首批重点管理县。康县被列为重点管理县后,县上为扭转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抓落实,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是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省“两基”办已经草拟了《甘肃省寄宿制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大部分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有针对性的制定了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校舍安全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办法。6月下旬,省教育厅、省“两基”办在兰州举办了全省第一期农村寄宿制工程项目学校校长培训班,210名校长参加了培训。培训期间安排教育、卫生、公安、消防、卫监等方面的8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讲座;7所在全省具有寄宿制管理特色的学校介绍了各自的管理经验;讨论了国家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讨论稿),形成了《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宿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印制成册,培训学员人手一本。暑假期间部分县市也开展校长培训。

  我省寄宿制工程进展不够平衡,部分项目开工缓慢,竣工较迟;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率比较低,有的未能完全实现“建一所、成一所”的目标。我们将认真学习和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快工程进度,全面推进“两基”攻坚和工程建设,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如期实现。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