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汇报材料

探索新思路落实新举措 确保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5??7%。由于环境、地域、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州域内南北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2000年,北部8个县市已完成“两基”任务,但南部5个边境县才实现“普六”,成为当时全省未实现“两基”县数量最多的州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南部5县都属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有着“五低”(财政自给率低、入学率低、完成率低、教师合格率低、编制配备率低)、“四高”(危房率高、贫困学生比例高、辍学率高和青壮年文盲率高)、“三差”(经济基础差、教育基础差和人民群众的教育意识差)的特点。按照原来的规划,我州要到2010年才能全面完成“两基”任务。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把推进“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超常措施,用5年左右的时间办10年的事。通过努力,我州的“两基”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有了超常规的发展,南部5县初中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40??95%提高到2005年的96??01%;初中在校生由2??7万人增加到6??9万人;青壮年文盲率从19%下降到2%以下;屏边、金平、绿春、元阳4县先后实现了“两基”目标;今年,红河县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的“两基”评估验收,标志着全州已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调研,算清账,理思路,定目标

  为了全面准确地摸清南部5县推进“两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州委、州政府按照“算清五笔账,下好一盘棋”的总体工作思路,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四次对南部5县的“两基”工作进行全面的调研。算清5个县入学人口、校舍需求、资金缺口、教师需求、普及程度五笔帐,找准实施“两基”中存在的“四大一低”问题,即:初中需新增校舍面积大,按生均7平方米测算,需新增校舍24??5万平方米;贫困学生数量大,占学生总数的60%左右;资金需求量大,仅扩建校舍、购置课桌椅和教学仪器设备等就需投入资金3??14亿元;教师缺额大,按国家和省定生师比最低标准计算,需补充教师约1000人;“两基”验收的几项主要指标基数低。根据上述状况,州委、州政府明晰了“123”“两基”攻坚工作思路,即在全州唱响“要小康,先普九”这一主旋律;采取“算清五笔账,下好一盘棋”和“一县一策,现场办公”两大举措;着力解决校舍不足、教师不足、贫困学生就学难三个突出问题。确立了“541”攻坚目标,即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4个县(屏边、金平、绿春、元阳)的“两基”任务,完成红河1个县的扫盲工作。

  二、抓落实,建制度,定措施

  州委、州政府首先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州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实施“两基”的目的和意义,在全州营造了一个抓教育、干“两基”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了“六项制度”,即一把手工程制度,把“两基”攻坚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及考核内容;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州委、州政府领导一对一督查指导南部5县“两基”攻坚工作;县级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抓“两基”制度,抽调县级机关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组成工作组,一对一进村入户宣传动员,帮助乡村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北部县市对南部县的帮扶制度;“两基”培训制度,对南部5县“两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奖惩制度。三是制定政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先后制定了《关于打好南部“两基”攻坚战,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实施意见》等7个重要文件,把南部5县的“两基”攻坚作为全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抓紧落实,扎实推进。

  三、抓重点,加大扶持力度,着力解决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校舍不足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州政府每年安排1150万元,专项用于南部5县的“两基”攻坚。从2002年开始,又新增教育专款165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南部5县的“两基”攻坚。同时,州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落实“一县一策”制度。2002年7月到2005年4月,州政府先后召开了屏边、绿春、金平、元阳、红河5个县“两基”现场会,为南部5县共筹措“两基”攻坚资金2??23亿元。南部5县普通中学校舍面积由1999年的22??4万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45??8万平方米。

  二是加大补充教师的力度,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采取由州级承担工资,面向全国公开招考教师,连人带编分配到南部5县的办法,解决“普九”教师需求问题。自2000年起先后4次为南部5县招考补充中小学教师1160名。同时,要求各县充分挖掘潜力,采取多种形式,补充教师数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目前,南部5县初中教师严重不足的矛盾已经得到缓解,初中教师由1999年的1675人增加到2963人,增长76??8%,学历合格率也由80%提高到95??58%。

  三是加大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从2000年开始,州级财政安排专款500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三项补助”(即把半寄宿制高小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全面提高到每月15元,对边境沿线村委会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按每生每年150元、23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对边境县和内地贫困攻坚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按10%的比例给予特困学生书杂费补助)。2002年,再增拨专款280万元,把南部5县初中助学比例提高到20%。在坚持财政投入主渠道的同时,我们将每年的11月定为“捐资助学活动月”,动员州级机关及全州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心系特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从2002年到2005年,仅州级机关干部职工个人捐助资金就达到180多万元。目前,全州通过各种渠道每年可筹措助困保学资金3000多万元,共有22??4万特困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资助。

  四、抓创新,实施重点工程,强化政府责任

  一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我州的南部5县被列入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县,共安排项目投资12555??9万元(其中州级822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9462万元,共有40所学校69个单体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完成建筑面积99190平方米。二是实施“两免一补”,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今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开学共落实中央和省州补助经费8155??62万元(其中州级909??48万元),对全州58万余名农村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占全州中小学生总数的90??59%),对23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占全州中小学生总数的35??92%),对18万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给予了生活补助(占全州寄宿制学生总数的72??51%),核拨生均公用经费2301??63万元。三是实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制定了南部地区州级投入为主,北部地区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装备力度,全州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由2000年的286∶1提高到2005年的24??3∶1。四是实施教育质量工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我州推进“两基”攻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实现“两基”目标只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标志,我州的“两基”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巩固提高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推动和促进我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