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祖国最西北的新疆洛浦县,作为本次会议唯一的县级发言单位,感到十分荣幸,感谢大会给予洛浦县这个难得的交流与学习机会。
洛浦县地处新疆最南端,辖8乡2镇,总人口2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 89??6 %,有维吾尔、汉、回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4%。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90元,财政自给率仅为8??6%,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两基”攻坚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各个乡镇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以我县恰尔巴格乡为例,就我县推进“两基”攻坚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恰尔巴格乡是洛浦县的第一大乡,辖39个行政村,8266户,3??4万人,低收入家庭占54??3%。实施“两基”攻坚计划之前的2003年,由于财政状况入不敷出,财政对该乡的教育拨款为804??5万元,仅能满足教师工资,公用经费为零,学校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日常运转主要靠学杂费收入勉强维持。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仅有2??14平方米,而且危房率达37??2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85%,初中毛入学率为9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26%,小学生辍学率为0??62%,初中生辍学率为2??6%。许多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杂费、书本费而中途辍学,学校和教师不得不替学生代交,该乡欠新华书店课本费近10万元,学杂费、书本费成为压在学生、家长、教师、校长身上一项沉重的负担。群众形象地将学校概括为“破房子,穷孩子,土台子,土场子”。农牧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5年,即使现成的农牧业科技成果,在这里也难以得到推广。
通过实施“两基”攻坚,恰尔巴格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全乡校舍面积达到2685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4??2平方米,危房校舍全部消除,音、体、美、劳设备配备率、实验设备配备率均达到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7%,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2??35%;两年时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304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7??4%,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率均达到100%。特别是今年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不仅教师工资得到充分保障,小学和初中学生免交了学杂费,而且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120元和160元。
恰尔巴克乡教育状况的巨变仅仅是我县8乡2镇总体情况的一个缩影。就全县而言,办学条件得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巩固。
回顾“两基”攻坚的艰辛历程,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是关键
实施“两基”攻坚和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坚定了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制定了《“两基”攻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控辍保学例会和情况通报制度,实行“两基”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了县长、乡(镇)长、村(居)委会主任、教育局长、校长“五长负责制”,把“两基”攻坚目标责任书的落实作为干部实绩考核、评先选优和村干部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建立并完善了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行政村和乡各站所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县委、政府明确规定“两基”不达标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不平调、不提拔,对“两基”攻坚工作开展不得力的乡镇,将撤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职务,进一步增强了乡镇抓“两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同时,县委、县政府负责教育的主要领导每周一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完善的措施,切实规范和落实了政府行为。县人大、政协领导也经常深入“两基”工作第一线,靠前指挥、专项督查和现场办公,帮助解决“两基”攻坚中的具体困难。各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对“两基”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实施。如巴什库木艾热克村主任艾力就自费将6名流失到外地的适龄儿童一一找回并送到学校。
二、广泛宣传动员、形成合力是基础
实施“两基”攻坚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个乡镇利用广播媒体、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现身说教等方式,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内容,传达到最基层,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支教助学的氛围,夯实“两基”攻坚的社会基础。近几年,群众积极投身学校建设,仅恰尔巴克乡,累计投入义务工2??1万人次。该乡一中实施“寄宿制工程”时,农民依明托乎提听说是为了建校征用承包的苗圃,主动砍掉价值10多万元的核桃和杨树苗,及时将土地腾给学校,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山普鲁乡一位残疾农民吐尔孙阿洪手拄拐杖,为学校修筑围墙义务搬砖,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该校围墙仅用1周就修建完成,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
三、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与措施是前提
为保质保量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在用好“寄宿制工程”项目中央资金的同时,我们认真落实“两基”攻坚责任书中县乡应承担的责任。首先保证每年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增长不低于20%,确保“三个增长”。实施“寄宿制工程”项目,除中央资金428万元外,仅2005年一年,恰尔巴克乡就投入140??1万元。其次,完成好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如:恰尔巴克乡共为中小学无偿划拨780亩耕地,既是劳动实习基地,又是对学校经费的有益补充。第三,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采取政府助学、社会捐资的措施,资助、救助贫困家庭学生210余人次,有效地控制了中小学生辍学现象。
四、多方筹资、加强管理是重要环节
首先,保证财政主渠道投入,2005年以来县级财政共投入“两基”攻坚资金1117万元。其次,建立县直单位帮扶学校制度,帮扶成绩作为单位领导年度考核依据。两年来,各乡镇及县直对口帮扶单位积极筹措资金600万元。第三,要求乡党委、政府及时做好各类教育工程建设用地划拨、拆迁补偿等工作。2005年以来,累计无偿划拨置换建设用地320亩,搬迁农户8家,赔付土地补偿费85万元,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严格资金专户管理,严禁将经费用于还债、发放教职工福利以及其它用途。第五,严格工程质量管理,除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理外,每所项目学校都选出了甲方施工代表,吃住在工地,对工程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全程监督。在乡第一中学寄宿制项目建设工程中,甲方驻工地代表依明?阿孜认真履行职责,吃住在工地,严把原材料检验关。他不慎将腿折断,但在家只休息了几天,就拄着拐来到工作岗位上,为该工程保质保量完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三年来通过实施“两基”攻坚计划,我们的学校美了,设备齐了,师生的精神面貌变了。学生由衷地唱出“我们的学校像花园”,家长深切感受到“两免一补”带来的实惠,齐声赞叹:“我们的孩子能在如此好的环境接收好的教育,这是过去几辈子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共产党伟大,共产党万岁!”。
洛浦县“两基”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洛浦县“两基”攻坚工作必将取得新的成绩,教育事业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