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梅里雪山“普九”鼓声急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两基”攻坚纪实

  盛夏时节,驱车沿滇藏线214国道行进,穿越4210米的白茫雪山垭口时,没想到,这里却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远山的小屋只露出屋顶的一角。几天前,一场大雪突降德钦,道路也被阻断。翻过白茫雪山,远处便是藏族同胞心中圣洁的神山――梅里雪山。

  雪山作证。这里,6万雪域儿女正踏着“普九”的鼓点攻坚克难,圆着千百年来的一个梦想。

  “普九”的时间表提前了两年

  位于闻名世界“三江并流”腹心地带的德钦县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仅有六七人。2006年,全县财政收入2066万元,财政支出1.8亿元,是一个集偏远、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中国成立前,德钦学校教育一片空白,文盲占总人口的98%以上。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德钦县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全县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2年,全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4年,“普九”攻坚拉开序幕,并将原定2009年实现“普九”的时间表整整提前了两年。

  云岭乡32岁的藏族牵马妇女阿太木说,她9岁、10岁的两个儿子现在分别读二年级和三年级,不仅不交学杂费,还发书和生活费。阿太木脸上挂着由衷的喜悦。

  在德钦,国家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和“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后,大大减轻了藏区贫困学生的生活负担。藏区群众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和“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工程”誉为新的“吉祥三宝”。全县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学生达7554人,占学生总数的98.5%。

  从今年起,国家在德钦实施了“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享受生活补助的学生7767人,其中小学生5173人,初中2317人,高中277人。生活补助的标准是小学一至二年级每生每月30元,三至六年级每生每月80元;小学走读生每生每月50元,初中和高中走读生每生每月100元。补助资金每年分两次下拨到各中小学校,专人专账管理,定期检查监督。

  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如及时雨

  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惠及藏区的每一个孩子。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寄宿制学校规模小,校舍危房比例大,校舍难以容纳“普九”猛增的在校生。这时,中央启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如及时雨降临在滇西北高原。

  2006年5月,在完成了地质勘察、设计绘图以及招(投)标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后,当地也正值冻土解冻,进入了最佳的施工期,总投资1203.8万元的12所项目学校29个项目工程全面实施。为保证在11月寒冬到来以前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德钦县采取整体工程多点开花,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的施工措施,确保了所有项目在10月底以前竣工。

  德钦县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情况得到教育部领导充分肯定。德钦人说,我们是雪中得炭呀!如何把火生起、生好是我们的责任,最终是为了“普九”攻坚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寄宿制工程项目完成后,实际总投资达到1430.44万元。县里在建设过程中又引进各种资金200多万元。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全县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德钦县副县长张永明说。然而,德钦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欠账多,依然面临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的问题,现在县里正积极多方筹集资金,按“普九”要求将投入1100万元进行建设。

  “普九”,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德钦县制定的“普九”目标是“两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适龄儿童入学和百分之百的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我们不能让一个孩子流失。”张永明说。

  怎样保证每个适龄少年儿童都来学校读书呢?德钦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两基”宣传工作队,深入雪山牧场、田间地头,走村串寨,向广大农牧民宣讲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今年3月18日,县“普九”领导小组派出工作组到羊拉乡进行“普九”法制宣传,对甲功村、尼米村15个拒送子女入学的家长进行“普九”法制教育。记者在奔子栏中学看到,15名流失少年已回到校园读书。整个羊拉乡,重返校园的适龄少年儿童有100多名。

  升平镇镇长立青尼玛感到压力有些大。县政府对各乡镇的考核指标中,教育的分值就占到40分,去年因为教育工作有几个指标完成得不好,就被拿掉了8分,其中就有学生流失的原因。今年,该镇只有一个女学生随母亲外出打工,镇长正在为找回这个女学生想办法呢。

  在德钦县,流失在县内外的适龄少年儿童一个个被动员回了学校,甚至是远在缅甸、毛里求斯打工的适龄少年也被动员回来了。

  和立青尼玛一样感到压力大的大有人在,不仅是教育工作的指标在乡镇工作中占了很大比重,乡镇干部也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完不成“普九”,就自动摘下头上的“官帽”。

  控辍保学,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双线”目标责任制十分明确。让每一个孩子都读书,村规民约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比如某个建设项目要下达,如果村里有孩子不去读书,这个项目就可能晚下或是缓下。

  为什么要提前两年完成“普九”目标?“我们耽误不起了,晚两年又要误多少娃娃呀!”在德钦采访,总能听到这样朴实的回答。

  梅里雪山可以作证,山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在续写着千百年来的一个梦想。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5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