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崇山峻岭中,沿途一座座新建的校舍和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为古老的大别山增添了现代气息。据当地人介绍,“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经覆盖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遍布这里的村村寨寨。”
师生尽享优质教学资源
走进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保定初中的多媒体教室,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化学课,化学老师在给学生演示自己做的课件。以前教师上课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满堂灌;现在不同了,远程教育让这里的教师和孩子尽享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是帮了老师,活了课堂。一位学生说:“我们太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了。它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枯燥的变成有趣的,把单一的变成多样的,把静止的变成动态的。”学生们说:“有了空中课堂,我们就可以面对面地听名师讲课了。”现代远程教育使这些山里的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名师“面对面”地接触,尽享最新最优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卫星资源、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些鲜活的字眼,仿佛一夜之间走进了山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些习惯于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师跃跃欲试,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活了。教师们纷纷尝试到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查资料、备课、上课。老师们对记者说:“远程教育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方便了我们备课,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量。”
服务“三农”让农民得实惠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效益,使之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在金寨县,中小学利用网上资源为农民搜集脱贫致富信息,各中小学按季节搜集下载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信息,打印后由学生带回家中。金寨县教育局要求各项目学校每周一、三、五晚上准时启动远程教育设备,只要有一位群众在,都要按时播放他们爱学的实用技术光盘。有的学校还制作了“农村实用技术需求意见卡”,收集农民意见。
为让农民学会自己捕捉信息,金寨县中小学树立大培训、大教育观念,组织农民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槐树湾乡农民李政初参加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后,办起了天麻菌种厂,年收入5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全村天麻种植户增加到200多户。“送金送银不如送技术、送信息,远程教育为我们增收致富送来了一把金钥匙。”广大农民发自内心地说。
政府周密部署办好民心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给农村中小学生带来了福音,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介绍说,为了办好这项“民心”工程,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配合,建立了省、县两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办公室具体落实项目工作,使整个项目工作规范、有序。
省政府有效地协调和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合理确定各类县配套比例,要求国家重点扶持县承担地方配套资金的15%,省级重点扶持县承担地方配套资金的20%,一般县承担地方配套资金的30%。全省试点项目总投资近1.3亿元。省发改、财政等部门拨出专项配套资金6606.7万元,各试点县筹措配套资金2039.3万元,约占配套总经费的23.6%。到今年8月,地方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省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此外,还要求试点县落实相应的设备运行经费,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在设备招标工作中,安徽省按照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由省工程试点领导小组任设备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委托专业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
验收组专家普遍认为,安徽在招标采购中运作规范、公开透明,确保了工程站点的顺利建设和招标工作的廉政。同时,项目实施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全省首批确定的试点县全部为“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较好的县。这些县有很好的统筹能力,为试点工作提供了管理体制的保障。这些经验值得其他试点省学习借鉴。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4年12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