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两免一补”让农牧区学童不再周折

  “你家离学校远吗?”“不远。”“有多少里?”“80多里吧。”

  在内蒙古达茂联合旗满都拉小学,四年级的杜晶晶回答起问题来,语气很平静,在这个离蒙古国边境只有17公里的北疆国门学校,她的懂事和沉稳给人的印象很深。

  校长唐银柱介绍说,杜晶晶是去年秋季转学过来的,此前她一直在300公里外的集宁市借读。用杜晶晶的话说,上学先要从家里到旗里,然后坐汽车到呼和浩特,再坐好一阵子火车才能到集宁。“我一年级就在那里上学,那边有亲戚,我一般是半年回家一次,开始挺想家,后来我都习惯了。”

  杜晶晶的父亲杜满平说:“以前满都拉小学教室差,条件很不好,反正是花钱上学,我一狠心让她投靠亲戚,在那里读书。”但是,去年杜满平还是把她转了回来。在杜满平眼里,这两年满都拉变化很大,学校新修了教学楼,有了电脑,特别是杜晶晶在这里上学可以不用交书费和杂费,还有住宿补贴了,这促使父亲作出结束出远门借读的决定。

  “我上个学期来时先交了120元,过年时退了95元,这个学期来上学就没有交钱。”“这回不走了吧?”“不走了,我一直在这上完小学,然后到旗里上中学。”杜晶晶很高兴,等9月下雪时,弟弟就要上学了,爸爸说了,就让他到这里来上,她现在正盼着呢!

  比起略显成熟的杜晶晶来说,马克学区英杰希望小学的王丽娜看起来忧郁一些。她的父母离异,母亲远走他乡,父亲外出打工,她一直跟着奶奶。王丽娜的家属于乌兰学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她一直在那里上学,虽说学校实行“一费制”,但她的奶奶仍然为缺钱发愁,她流着眼泪讲,好几次孩子的钱都交不上,心里的滋味就别提了。去年8月,奶奶听说临近的英杰小学课本免费,不用交杂费,还可以免费住宿,连忙把王丽娜转过来。校长屈彦南说,当时还不知道新学期区里要实行“两免一补”,我们新学校刚建好,希望提供优越条件吸引学生。现在好了,国家正式实行这个政策了,像我们学校,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

  在王丽娜的家里,奶奶不住地抹眼泪,哭过一会,她不断地说党的这项政策好,“我的娃命真好,这回她不用再转学了!”

  达茂旗教育局局长张和平说,“两免一补”给农牧区学童带来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年春季,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以及城镇所有低保户子女都享受了“两免一补”,占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2%。“现在旗里正在做对另外28%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工作,钱这几天就打到学区。我们还有更大的动作,那就是给在农牧区学校寄宿的学生发放生活费,每个月50元至60元,这个学期一定发到学生手中,到时候实行‘两免两补’,更多的孩子将不再为上学发愁。”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4月5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