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资教,演绎青春风采

  2004年的夏天,湖北省306名大学毕业生自愿参加“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到29个贫困县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最近,他们中的几位代表通过“播种希望与未来巡回报告团”,向老师同学汇报了自己的资教生涯和心路历程。

  资教,圆了我的梦,而且帮助更多的孩子去实现梦想--为了我和孩子们的梦想 (郧西县涧池中学 杨海英)

  从小到大,我都有一个梦想:站在讲台上当一名教师。

  来到郧西县涧池中学,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一群幼小而朴素的孩子,我问道:“你们见过显微镜吗?”孩子们纷纷摇动着他们的小脑袋,对我提到的东西,他们一脸的茫然和好奇。一个孩子怯生生地问:“老师,你一定见过显微镜吧,能告诉我们它是干什么用的吗?”这个时候,我的心为之一颤,我永远无法忘记孩子们那种新奇的眼神,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常识教给他们,让他们学会用显微镜看看细胞,让他们从显微镜中尽量多地感受到微观的世界。

  我第一次拎着显微镜到教室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团团围住了我:“老师,这一定是你说的显微镜吧!”“快让我们看看。”我被淹没在了一片好奇心中。上显微镜的课,孩子们都很认真,他们全睁大了明亮的眼睛,伸长了脖子,把所有的使用方法都牢记在心。当我安排好时间联系实验室的老师时,他告诉我学校只有一个实验室,物理和化学的实验都安排不了更别说生物了;一共只有八台显微镜,而且好几台都不能使用了。当我走进教室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们时,他们眼里瞬间暗淡了许多,看到那种眼神,我特别难受。我只能鼓励他们:“你们努力学习,走出了这里,就可以用上更多更好的显微镜了。”

  有一天,正在办公室备课的我被一名住校女生叫到了门口,她胆怯地瞅瞅我,犹豫着开口道:“老师,我的裤子脏了,您能借我一条吗?”天!我周围的人都知道我在学医学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家里人从不碰我任何东西的,况且,一贫如洗的我也没有多余的裤子。看出我的犹豫,她的眼泪一下子如决堤的洪水。看着瘦弱的她,离家远,没带任何换洗的衣物,女孩子可能是碰上不方便的时候了,况且她一定是克服了很大的心理障碍才来找我的啊!我不再犹豫,拿了一条裙子出来作为“救急专用裙”,因为班上如果再出现同样的事,我可以让裙子为不同身高的孩子解围。看着她破涕为笑,我心里却在思量着:这么大的女孩子怎么会不知道要备急用换洗的衣物呢?后来,我多方面调查才了解到,贫困山区的农民为了生活,绝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他们除了给孩子一定的钱,其他的事一概不问。女孩子在青春期连基本的常识都没人教,更别提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心理卫生了。于是,我便专门抽出时间召开女生会议,举办青春期生理卫生课。给她们讲解青春期常识,教会她们怎样去注意个人健康,怎样照顾好自己。

  山里的留守孩子多,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为了解决他们的心灵困惑,我开展了青春期心理咨询活动,为孩子们排除青春期的各种思想苦恼。我会收到他们的小纸条或折叠得很优美的信件。字里行间,她们给我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我不管有多忙,都会回信为她们排忧解难。有位叫徐海珍的同学在一张小纸条中写到:“杨老师,听说你是因为一个资教行动而来的,我们这里条件艰苦,希望您不要离开我们,不要放弃您的教育事业……”

  “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不仅圆了我的梦想,而且正在通过我和我们这批人的努力去实现更多孩子们的梦想。

  回首这半年的岁斗奋月,我感到如此充实和难忘--无悔的选择,难忘的历程 (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 熊婷婷 )

  大四下半年,我也像其他毕业生一样参加了很多招聘会,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并且条件、待遇都很好的工作。

  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时,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顷刻间那首描写乡村支教女教师的《丁香花》优美旋律在心中流淌……

  9月1日学生正式上课,我第一次面对我的学生。我想象了很多电影里学生欢迎新老师的场面,我不知道他们将会用什么方式来欢迎我。当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刹那,我见到了教室里乱哄哄的一片:有的吵、有的闹,还有的坐在桌子上聊天。当他们发现我时,先是一愣,然后依旧干自己的事。

  这是个什么样的班级啊,不讲学习,只要学生遵守纪律不出事。我没有放弃,而是从教学熏陶开始。先教学生简单的英文歌曲,再给他们讲述诙谐的英语笑话,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英语词汇积累太少,但是流行歌曲却唱得很多。结合青少年爱唱歌的特点,我将新课的单词编成顺口溜、歌曲,将他们爱唱的歌翻译成英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决心首先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入手。经深入了解后,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学生竟然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因为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的必要引导,性格孤僻、冷漠、不易沟通,常常厌学、逃学。在关爱他们生活的同时,我开始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常常找他们聊天并鼓励他们学习。

  整个上半学期,我终于以自己的热心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熊老师,和你在一起,我觉得好开心、好开心。我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姐姐和你一样大……我看到你就像看到我的姐姐。如果我长大了能当老师,我也要和你一样……”

  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我资教的决心和毅力也受到了考验。一位管人事的同学想给我介绍一份既轻松又高薪的工作;一向开明的母亲也开始劝我回县里教书。

  太多的劝阻使我动摇了。回到了学校后,我想给我的学生来个简单的告别。当时是自习时间,我走进教室后所有的学生都齐刷刷地看着我。一双双眼睛充满着渴望和兴奋,一刹那,我仿佛又突然看到了希望工程里的那个小女孩的眼睛,那也是一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这群孩子了。我在心中对自己说,现在无论任何人再说什么也别想再改变我留下来的决心了。我不能辜负学生对我的信任,也不能辜负所有关注我们这次行动的人们对我们的期望,更不能辜负自己肩负的使命啊。于是,我跑回寝室对正在收拾行李的父亲说:“我实在放不下这群孩子。假如我一走,那些刚刚才树立起学习信心的孩子们怎么办?”就这样,父亲很无奈地走了,而我继续留了下来。

  在今年全体教师教学总结大会上,教务处主任宣读去年的教学成绩,我所带的职业班和普通班英语综合评估在全年级的16个班中都是最优秀的。艰难的半年如闪电般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想着想着,这积蓄半年的情感终于爆发了,我顾不得周围众多老师诧异的目光,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将这半年来所有的委屈尽情地宣泄。我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此时再回首遥想这半年的委屈和奋斗的岁月,竟感到如此的充实和难忘。

  如果说在2005年的春天让我期待点什么,我想那就是我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上进步,能够更快乐。

  在这里,我体现了自我价值,找到了自已的位置--推开农村孩子的“视窗” (大冶市保安镇第三中学 叶森)

  我大学是学计算机的。在大学四年期间,我打下深厚的计算机基础。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我的女朋友看到“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她态度坚决地要去资教,她还说我不去的话就跟我吹,我也就非常茫然地走上了资教的道路。

  一来到乡镇,我就好想哭。真的,眼前学校所有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加起来还没有我第二次实习时的那一栋楼高,没有了大学里气派的田径场,没有了现代化的体育馆。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的年轻教师,来到乡镇学校,简直就是一个windowsXP的系统被放到了一台586的机器上面。在这里有我施展的空间吗?我能施展我的才华吗?我能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吗?

  在学校,我教信息技术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当我开始登分的时候,突然听见从隔壁办公室里传来了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我好奇地跑过去看,原来老师们每三人一组,一个人负责念分数,一个人算总分,一个人就在旁边算平均分。有的用算盘,有的按计算器,忙得热火朝天。我马上就叫他们停下来,让他们看我用电子表格Excel做分数统计。只要输入分数,电脑马上就把总分、平均分都计算出来了,并且根据我的指令自动生成了名次排列,分层进行了及格率等数据的统计。对于我来说,尽管这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当我看到老师们对我钦佩的眼神,看到了更多的老师开始尝试着用电脑来处理相关数据的时候,看到更多的老师因此而改变了一种工作方式的时候,我沉浸于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中。突然间,我意识到,“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不是简单地派遣老师到学校教书,这项计划还赋予我们当代青年教师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使命。而我,竟然还是其中的一分子。我突然就觉得自己好像崇高了起来。

  在这个乡镇中学里,我认真地给孩子们传授电脑知识,讲解信息科技。我告诉他们windows就是一个窗口,打开它,就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看到外面精彩而奇妙的世界;我告诉他们只要装上一个Internet,就可以把地球变为一个小村,比我们保安镇先锋村还小的地球村。我要让孩子们用心去观察世界,去了解世界,去参与世界。

  自从在机房上了电脑课以后,学生就喜欢上了电脑,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如学生对做网页特别感兴趣,能够做自己的FLASH动画,还能够选择背景、人物、动画方式、对话、介绍等。每一次制作成功,学生们都能体验到一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

  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现在,学生们学会了发电子邮件,在电脑里用拼音敲击自己的习作,然后通过E-mail发送给楚天都市报社,编辑老师收到后,还给他们回了信,他们高兴极了,觉得特别有意义,家长也觉得特别自豪。

  在我努力的同时,我也受到了学生的崇拜。还记得在2004年12月31日那一天,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还是像往常一样打开那我再也熟悉不过的电子邮箱,竟然发现那是一大堆贺卡邮件。有的学生在上面写到:“老师:你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自从你来到了我们学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都因你而在悄然改变着。我们学会了如何去享受学习。谢谢你,老师。”看着那些屏幕上闪烁的贺卡,那一刻我有一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

  作为一名来资教的年轻老师,没有想到无论是在同事的眼里,还是在孩子们的心里,我竟然显得如此重要,我为他们开启了一个微小但奇妙的窗口。没有想到当年误打误撞的报名参加资教,竟然成为我人生一个难得的契机。在这里,我体现了我的价值;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已的位置;在这里,我推开了孩子们的窗口,也推开了我自已的窗口。

  从音乐到孩子,又从孩子到我,音乐让我的人生得到升华--我们在共同成长 (房县第二高级中学 潘美娜)

  我是房县有史以来第一批考取音乐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纷纷把目光瞄向了大城市。我本已打算和深圳的一所私立高中签约,但听说湖北省教育厅推出“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时,我回想起了我的求学路,我决定到农村去资教,去帮助那些在音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孩子。

  学校安排我带全校24个非毕业班的音乐课,并在高二和高三年级选拔艺术生进行专业辅导。第一次上课,有很多孩子把音乐书立在桌子上,下面放着数学、物理等主课课本和练习本。每次见到我走过去的时候,他们都偷偷把音乐书放下来,挡住下面的书本。看到这些,我感到很不是滋味。在农村,由于条件落后,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受重视,以致许多孩子认为上音乐课只是在浪费时间。我想,作为一名资教老师,我们肩负着推动教育改革的重任,我有责任告诉他们,更有义务引导他们去热爱艺术,欣赏其中蕴含的美。农村的孩子也许不能都去学习钢琴、电子琴等乐器,可是作为老师,特别是艺术老师,她的天职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充满了美的殿堂。

  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感悟旋律。每次上课之前,我总是努力寻找适合他们的音乐,寻找他们熟悉的旋律,特别是那首萨克斯风--《回家》,很多同学都觉得熟悉,觉得感动,自然就有自己的理解,这时,我就让他们来讲讲听的感受,引导他们认识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中,我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试着引导他们认识其中的人生哲学。我告诉他们,所有音乐只有7个音符和仅有的几个节奏,以及有限的音乐记号。可是因为符号间相互组合才组成一曲曲美妙的旋律。假如只用那些单一的音符,就不可能写成一首完美的歌。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这样,只有团结才能组成一个强大的集体。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的“音乐战线”,我向校领导请示,在学校广播台设立了“音乐之声”,讲解音乐的有趣故事,播放我们学生自己的歌曲录音;定期在月末、节日时举办一些文艺晚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锻炼艺术生的专业功底。音乐课也受到校领导重视,学校里往日音乐课被挤占或自习的现象慢慢消失了,还激发了学习兴趣调节了学生的身心,促进了其他科目的学习。

  我觉得时间仿佛永远都不够用,从早到晚,几乎都不敢休息,有时甚至连吃饭也顾不上,说实在的,我真的觉得很累,但是当看着艺术生从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音盲”到学会了识谱、读谱、试唱、练耳,可以把钢琴曲弹得像模像样时,我高兴极了。渐渐地,往日沉寂的校园上空,开始飘动着孩子动听的歌声和不太娴熟的钢琴声。孩子们在旋律中慢慢地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快乐,而我与他们也变得越来越融洽了。如果说资教丰富了我的经历,音乐感动了我的心灵,那么现在,则是音乐让我的人生得到升华,从音乐到孩子,又从孩子到我,我们何尝不是在共同成长,我相信音乐让我拥有更醇厚的人生历程……

  去年年底,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终于带着自己辅导的第一届音乐生赴武汉参加专业技能考试。我所带的7个艺术类毕业生中,有4个获得了所报本科高校专业合格证,我心中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同孩子们一样荡漾在脸上,所有的辛苦更是烟消云散,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师的价值,那就是:只要学生好了,自己再苦再累也算不了什么。

  引导他们认识世界,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勇气--开启心灵,播种希望 (远安县望家中学 刘维城)

  四年的大学生活改变了我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乡村那片土地对我的无声召唤,让我作出了人生最重大的抉择:放弃了手里已握有的一份月薪近2000元的工作,毅然选择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

  坐在车上,感受着崎岖的山路,看着身边连绵不断的青山和泥土堆起来的房屋,这对于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我来说是又激动又兴奋,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见这么特别的山。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汽车终于停在了海拔一千多米的山上。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在刚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教学上,精心准备的教案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成了一纸空文。知识点的讲解,少了,听不懂;多了,糊涂。面对简单明了的提问,男孩子不停地挠头,女孩子腼腆地微笑,总之,就是不告诉你答案。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让孩子们更容易、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所有教学内容。我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始终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为了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我经常给教育厅的老师打电话咨询,得到了他们的细心指导和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带的两个班数学成绩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也被学校破格提拔为团总支书记。我开始感到一种更为厚重的压力,一种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的信任和鼓励!我必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在我们山里,孩子们能玩的游戏只能是什么跳房子、跳橡皮筋、丢沙包。想到在资教生岗前培训班里举办的那场精彩的联欢晚会,我心动了。我想举办校园晚会,让山里的孩子们感受到更多新鲜的东西,更多时代的气息。

  晚会没有专用的彩灯,我们就用红色、蓝色的墨水涂到灯泡上面;没有场地搭架,我们就把塑料绳子系在墙壁上;没有跳舞用的帽子,我们就到农家借草帽;没有烟雾,学生在后台燃烧潮湿的稻草,眼泪都被熏出来了还在那咧着嘴巴开心地笑着……山里的夜特别寒冷,孩子们拿着声响效果时好时坏的话筒,在晚风中忘情地唱着走调了的歌曲;他们穿着破旧但是很整洁的衣服,红着脸蛋演小品;因为紧张,他们的相声说得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但依然坚持到底,赢得掌声阵阵……

  晚会结束后,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准备回宿舍,突然一群孩子拦住了我,兴奋地说:“刘老师,今天我们好高兴好高兴!长大了我们也要像你一样”。此时此刻,我所有的疲惫就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了,我们资教者的一言一行,竟这样影响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我也意识到,来到这里,最重要的使命不仅仅是教他们如何考试,提高学业成绩,而是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他们渴望成长的心,引导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勇气,也许最终去改变山村的贫穷和落后!

  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陈安丽)

  “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促进了城乡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实现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目前,城乡之间教师素质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近十年来,农村乡镇学校基本上没有新进教师,更谈不上引进本科毕业教师。这批选派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充实了农村学校教学力量,使农民群众感到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更受重视。

  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促进了师资力量均衡分布,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选派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中学,缓解了农村中学教师数量短缺的矛盾,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尤其是补充了严重短缺学科的教师,如英语、信息技术课师资。资教生还给农村学校带去了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视野,给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政策引导,选拔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进一步加强各高校与县市教育部门之间关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沟通交流,为毕业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有利于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成才成功。

  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助了经济困难学生。省教育厅鼓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参加该计划,服务期内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此奖励款优先用于还贷。为贫困学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贫困生的家庭经济负担。

  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中小学培养了校长后备队伍。鼓励并吸引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农村,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平台,是加强基层人才资源储备、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举措。三年服务期满后,资教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和组织需要继续留在当地,继续传播新文化、新知识、新观念,为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有奉献精神、素质较高,经过几年磨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会成长为中小学校长。

  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范例。资教生选择农村、扎根基层、敬岗爱业、克服困难、勤奋工作的事迹,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的事迹会感染、影响他们的同龄人,作出同样的选择。最近,省教育厅组织“播种希望与未来--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巡回报告团,在24所部、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7个市和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巡回报告32场,受到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遍重视和欢迎,受到高校师生和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认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

  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参加“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毕业生,服务期满后自主择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以优化师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目标,通过岗位设定、选聘解聘、契约管理等环节在真正意义上的制定与实施,逐步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引进机制。

  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基层政权建设储备了一批人才。选派大学毕业生到乡镇中学任教,鼓励他们在基层建功立业。他们中间的一部分服务期满后会选择继续留在基层,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肯定,进而走向基层领导岗位,充实基层领导力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5月8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