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勤工俭学孕育大希望

  “现在学校每星期都要杀一头猪,一星期可以吃上两次肉,菜也很便宜,一份3毛钱,比起家里,学校里的菜花样多,很好吃。”彭德文,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徐营中学初二学生,一边忙着削掉刚采的双孢菇的根,一边介绍他参加勤工俭学的感受。

  在徐营中学面积为16亩的校外勤工俭学基地上,一共有167个双孢菇养殖大棚,虽然是坡地,但整个基地错落有致,棚区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南瓜、玉米、黄豆,伴着引水渠淙淙的水声,整个基地一派生机……

  校长叶海鸥介绍,实施勤工俭学后孩子们是受益者。“现在每个月孩子们的菜钱从以前的40元降到现在的20多元,每个住校生一年可省500多元。”叶海鸥说,去年全校勤工俭学纯收入3万多元,不但有能力让孩子花钱少、吃得好,而且还拿出了1万多元资助贫困生,全校有近50人领到了免费菜票,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减免了杂费。“现在我们初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对于我们正常经费只有8万元的学校来说,勤工俭学功不可没!”

  在楚雄,有1411所像徐营这样的农村学校实施了“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困难学生”的勤工俭学工作,开展面占到了全州中小学总数的96%。在雨露中学蔬菜大棚里,家庭贫困的杨发芹告诉记者,入校一年多来,她一分钱都没有向学校交,并且她还是全校近20个领取免费饭、菜票的学生之一。校长杨春文说,免掉杨发芹的钱全部来自学校勤工俭学收入,如果学校没有这项收入,像杨发芹这样家庭的孩子就不可能念到中学,勤工俭学3年来已经至少让48个孩子避免了辍学。

  2004年,楚雄州中小学勤工俭学纯收入达到1715万元,其中的1698万元补充到教育事业经费中。楚雄州教育局局长李自云说,勤工俭学有力促进了当地“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2004年,全州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2.5%,比1993年“两基”开始实施时的65.1%提高了37.4个百分点,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由1993年的9.47%下降到1.56%。“虽然我们主要搞的是养殖和种植,规模很小,但解决了大问题。”李自云说。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5月28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