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

教育部机关服务局局长、党委书记 高聚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机关后勤部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要紧密结合教育部机关后勤工作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总结完善和努力推进机关后勤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机关后勤改革在转变职工思想观念、理顺内部管理体制、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使机关后勤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新旧体制转轨带来的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尤其是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人员老化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着机关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这种“老人老办法”的职工现状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服务局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用人制度及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聘任。聘任制的突出特征是合同管理,它将职工收入和职工履行合同情况挂起钩来,全员聘任制的实行,将有利于职工才能的发挥和积极性的调动。

  在实行聘任制的同时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考核制度,使绩效工资真正拉开档次,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工资对职工工作状态的激励作用。

  二、调整机构设置,走专业化服务的道路。随着社会服务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为适应服务社会化竞争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尝试组建了物业管理公司、会议服务中心。实践证明,规范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机关后勤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我们要加强相关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总结专业化服务的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服务的道路。机关服务局机构和岗位的设置,都要服从和适应这一发展方向。

  三、调整队伍结构,强化管理,加强机关后勤队伍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机关服务局固定工人数量较多,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管理骨干缺乏,技术力量薄弱,队伍建设的任务很重。一是要对职工强化服务技能的培训,以适应服务技能化的要求和部分职工转岗的需要。随着老职工的陆续退休,要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化服务技能的青年工人,使技术工人队伍逐步过渡到以外聘合同制用工为主。

  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层以上管理骨干进行培训,使之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招聘部分文化素质较高的高校毕业生充实管理队伍,以解决后勤职工队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骨干少的问题。在逐步调整队伍结构的同时,注重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能优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执行能力强的新型后勤队伍。

  四、拓展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积极开拓服务市场。首先是为机关服好务,拓展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任务的完成。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市场的竞争。参与服务市场竞争的目的,一是壮大机关后勤队伍的实力;二是在竞争中锻炼和培养机关后勤队伍,提高机关后勤队伍的执行力、竞争力,进而提高机关后勤的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

  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后勤工作领导水平。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定位,为机关后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努力提高后勤工作的领导水平,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机关后勤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机关后勤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机关后勤发展的实际能力。

  十七大报告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机关服务局要努力为教育部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良的服务和保障,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4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