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靠教师

2008-01-17收藏

  侯范聪,一位来自江苏的大学生如今是广西都安县隆福中学的一名特岗教师。2007年6月14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组来到他所在的学校检查时,侯老师生动而有趣的英语课,给检查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都安县县长韦绍仕向国检组组长、国家总督学顾问、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刘仲介绍说,像侯范聪这样的特岗教师,2006年有100人,2007年又来了80人。这些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大大提升了当地教师的素质,音乐、美术、英语等科目也告别了没有专业教师的历史。

  教师,是实现“两基”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决定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关键因素。正因如此,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成为“两基”国检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的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教育“造血”

  “资教生”,是湖北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个新称谓。该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也应运而生了一批“资教生”。每年都有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被选派到农村乡镇中学任教,如今全省已有3645名本科毕业生在70多个县的400多所乡镇学校大展身手。

  在“两基”国检中,检查组欣喜地看到,像湖北一样,各地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鼓励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缓解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大问题。陕西从2003年到2006年,每年从非师范类高校中选拔1000名毕业生,经培训取得教师资格后,重点安排到“两基”攻坚县任教;还出台了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按20%的比例向薄弱学校流动等新政策。重庆市一次性拿出8000名教师编制,通过择优录用的方式,彻底解决了代课人员问题,在全国带了个好头。

  而国家推出的一系列补充农村教师的新举措,也已经在各地显现成效。“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以及“特设岗位计划”等,为农村教育输入了新鲜血液。

  除了通过创新补充机制“造血”,各地还加大了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人事制度改革。湖南在农村义务教育短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上动起了脑筋,近两年筹集近1000万元资金,为农村每所乡镇初中、中心完小培训英语、计算机专任教师。国检组在内蒙古检查时了解到,该区从1999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目前已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培训网络。广西积极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清退不合格教师,代课人员由1997年的15.3万人减少到2.7万人。山西省加大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精简乡镇教办60多个,分流教职工近2万人。

  检查组认为,这些加强教师队伍的新举措,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的矛盾,也大大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提高。

  农村教师待遇还须想方设法提高

  “我的基本工资是900多元,加上省里给的专项补助,能拿到上千元了。”湖北省房县桥上初中校长付祖强说。原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7.35亿元,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提供150元的生活补贴。

  在国检中,检查组看到,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各地不断出台新的举措,千方百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陕西省宝鸡市每年安排160万元专项资金,提高西部山区1200多名教师的津补贴。延川县近3年共为教师新建住宅楼11栋、窑洞280间,解决了700多名教职工的住房困难。全县教师人均住房面积近24平方米。

  山西省太谷县实行了对山区教师待遇倾斜政策,从1999年起,对在山区任教的教师浮动一级工资;从2006年9月起,在原基础上再增加10%的工资。县政府每年还出资10万元,给在边远乡镇农村任教的教师开了直通车,方便教师上下班。

  尽管各地想了不少办法,但农村教师待遇偏低仍然是个突出的问题。一位农村小学教师说,他每天基本上是早上7点多上班,下午7点多忙完学校的工作,再赶到村里去给村民扫盲。问及他的收入,这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教师笑笑说:“每月收入就是固定工资900多元,比前几年还是好多了。”

  高强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是目前我国许多农村教师的现状。

  国家总督学顾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湛在带队国检中反复强调提高教师待遇的重要性。他认为,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这种差距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他强调,“两基”国检既要看硬件,也要看软件,要通过国检推动各级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工资改革不断推进,中小学教职工津补贴问题是有望得到较好解决的。”王湛这样认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话题

  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缺编教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信息技术和英语等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结构不均衡问题突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知识老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凸显,很多市县还没能做到将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这些都是在国检中发现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曾带队国检的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认为,这些年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提高很快,这反映了教师质量的提高,但是否说明教师具有了相应能力?看来还需要下大的功夫。他认为,目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原来的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难,从让适龄儿童少年能接受教育到接受优质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下一步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王湛认为,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两基”工作的关键,也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如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成为指导和推动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新的理念,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紧紧抓住了这两大关键,均衡和公平就会越来越走近我们。

  “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是一个地方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支撑。”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陈小娅在检查组向各省的反馈意见会上多次强调,在新形势下,要通过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切实保障教师收入,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教育,加大区域内骨干教师的交流等办法,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 续梅 王友文 张贵勇)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