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财政困难、教师短缺,这是西部省区农牧区教育面临的共同难题,受自然环境恶劣、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影响,优质教育资源很难走进边远农牧区学校的课堂,成为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开展“光盘教学”实验――
新疆边远地区教师在接受远程教育设备使用培训。本报记者 蒋夫尔 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哈尔东村小学坐落在库尔勒市郊区,是一所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农村小学。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缺乏“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2006年9月,学校成为自治区“光盘教学”实验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实施“光盘教学”实验。
在汉语教学中,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往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哈尔东村小学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光盘播放的画面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古丽尼莎说,在汉语课中运用情境教学,从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上交替刺激学生的大脑,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新的知识。
通过一年的实践,哈尔东村小学的教师们高兴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掌握的知识面也更广了。与普通“双语”班相比,使用“光盘教学”的学生在听力、口语表达能力、发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学光盘成为教师学科教学的好帮手。古丽尼莎高兴地说:“‘光盘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教育已成为可能。”
开展“光盘教学”实验,寻找提高边远地区教育质量“突破口”
随着课程改革和“双语教学”在新疆逐步推开,广大农牧区存在的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凸现,制约着这两项改革的进展。因此,如何使先进地区的优质资源为广大农牧区学校服务,提高农牧区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新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2006年6月,新疆启动了“光盘教学”实验,希望通过实验寻找提高边远农牧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光盘教学”对于新疆这样一个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财政困难的省区无疑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但新疆“光盘教学”属于起步阶段,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精心制作教学光盘,运用教学光盘进行“双语教学”和学科教学,使先进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能在广大农牧区学校发挥应有的效能,成了摆在新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有鉴于此,自治区教育厅决定开展教学光盘的制作和推广应用工作,一方面研制适合新疆使用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和学科教学VCD光盘,另一方面开展“光盘教学”实验,探索如何运用光盘进行教学,为在广大农牧区学校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教学光盘的制作和应用工作,结合新疆的特点,由自治区电教馆和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研制了“双语”汉语和“双语”数学的教学光盘。研制的“双语”教学光盘能不能解决农牧区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课堂上怎么使用教学光盘?自治区教育厅决定选择库尔勒市一些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光盘教学”实验,以取得科学的数据和结论,这样推广起来才更有说服力。
“光盘教学”,一是指严格按操作要求播放教学光盘,保证其视听效果;二是指教师能基本领会教学光盘的教学意图,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辅助学习活动。“光盘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教学规律和方法、教学模式等都需要通过实验去探索和总结,为今后的推广应用工作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自治区教育厅期待着通过“光盘教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光盘教学”实验取得成功,边远农牧区学校与城市学校共享同一片蓝天
经过一年的实验,新疆开展的“光盘教学”实验取得初步成效。实验结果表明,“光盘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光盘内容新颖、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加上生动有趣的情境和丰富多彩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光盘里的动画、配音很感兴趣,经常看到学生和电视里的师生互动。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学生更喜欢光盘里的老师。
同时,“光盘教学”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能较快地提高小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实验选择的农村学校“双语”实验班的学生90%以上入学前没有接触过汉语,学生刚开始看光盘时,教师用汉语提简单的问题,学生都感到茫然。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已经能看懂光盘里的内容,能听懂光盘里师生的对话,能指认屏幕上的汉字,会用汉语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由于教学光盘里的师生汉语普通话较好,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了比较标准的发音。哈尔墩学校教师说:“我们的学生经历了从听不懂、不会说、不肯说到听得懂、会说、乐于说的变化过程。”从口语测试情况看,实验班学生成绩一直高于对比班,有的提高还比较显著。
除此之外,教学光盘能帮助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教学光盘承载的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实验教师备课时,能从教学光盘里学到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许多实验班教师反映,备课时看两三遍教学光盘,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向教学光盘里的教师和学生学习,有时还可以和教学光盘里的学生同步操作。
还有,“光盘教学”有利于教师完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学业成绩测试结果看,“双语”汉语口语测试,实验班高于对比班;“双语”数学测试,实验班成绩高于对比班;汉语系数学,也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光盘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而对于教师,“光盘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实验班教师认为,看了光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实验表明,“光盘教学”能够使师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能够缓解广大农牧区学校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光盘教学”在农牧区学校有较强的推广前景。同时,“光盘教学”有利于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起到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作用。
切实把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和应用上来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远省区,由于教育基础薄弱,人才资源不足,师资队伍存在“数量缺、教学业务水平低、汉语言水平低”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教育教学质量偏低。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马文华认为,解决教师队伍“一缺两低”的问题,一是要靠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稳定的教师队伍,二是要靠实现教育信息化,让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对于新疆这样一个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财政困难的边远地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马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59.3%。长期以来,自治区一直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等七种语言授课。如今,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目前少数民族教师中能够使用汉语授课的教师只有12%左右,而且质量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让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能够享受到同汉族师生一样的优质教学资源,切实把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和应用上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已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210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4785个、计算机教室(模式三)1268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覆盖率达到了94%。另一方面,远程教育“三条链路”初步形成,教育卫星宽带网实现全疆播出,教育电视台实现11个中心城市覆盖,新疆远程教育网筹备建成。除此之外,自治区加快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制作完成了一批供中小学学生使用和教师培训使用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双语”教学光盘和“双语”教师培训光盘的制作工作成效显著。这些工作的完成为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马文华告诉记者,新疆将坚持“三个纳入”的原则,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将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纳入课程表,提高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使用率;将远程教育纳入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计划,从制度上推进“三种模式”的应用与研究;将远程教育纳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发挥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实验证明,“光盘教学”适合农村“双语教学”工作的实际,它能够使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的学校享受同样的优质“双语”教育资源。有了教学光盘,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同时任课教师在使用教学光盘时,可以向光盘里的教师学习,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记者 蒋夫尔)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