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

――宁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情况

2007-11-26收藏

  根据国家的整体部署,从2003年开始,自治区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同时整合了各种远程教育项目,加快构建遍及全区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在工程实施中,自治区把工程实施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在领导力量、机制创新、政府投入、措施配套、师资培训、应用效益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截止2006年底,自治区通过整合各种远程教育项目资源,累计资金总投入1.2亿元,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共计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3568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155个和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279个,中小学生每百人拥有计算机台数在西部12个省区位居第一,实现全区农村中小学全面覆盖,提前一年完成国家计划,构建了覆盖全区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目前,我们已把工作重心转向工程“三种模式”应用阶段,着力抓提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

  一、抓资金管理,保障工程实施顺利进行。

  根据规划,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安排资金7085.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723.54万元,地方配套2361.77万元。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每年工程实施前都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安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和培训经费,自治区财政承担地方配套资金60%以上,共计 1437 万元,培训经费600万元,项目市、县(区)配套资金888.3 万元。尤其2006年度工程项目县全部是南部山区,而且要完成“双基”攻坚任务,自治区决定承担全部配套资金。按照自治区要求,各地自筹资金,统一为项目学校配备了电脑桌凳、电视柜、专用文件柜和门牌等设施,项目学校都配备了专用教室,并加强了防火、防电、防盗、防潮、防尘、防雷等措施。借助工程规模优势,各地都加大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自筹资金,增加或提高工程项目设备配置和档次。

  按照国家三部委的批复意见,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政府采购办成立了工程招标领导小组,制定了工程项目招标方案,建立和完善工程设备招标管理制度。在整个招标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遵照政府采购法和国家三部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技术标准及教学资源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招标的投标、评标、开标工作在完全在纪检、监察、公证部门的严格监督下进行。招标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参与投标的厂家好评和认可,公示期间无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招标结果投诉。整个工程中标的厂家和主要产品全部是经国家资格预审的入围企业及通过预审入围的产品,保证了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按照国家要求,节约资金主要用于增加配备电视机、DVD、成套教学光盘的补充。

  二、健全机制,抓管理促应用。

  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宁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应用实施意见》、《宁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应用评估指标》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建立了工程管理体系,实行制度化管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农牧厅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明确了远程教育设备运行维护、教师培训、教学应用研究、为农服务、检查评估等方面的指导性政策。项目市、县(区)建立和完善了工程项目设备管理、应用和评估检查一系列《制度》和《职责》,明确了专人和部门负责工程管理和“三种模式”应用推广工作。项目学校普遍实行了“一表三册”(设备教室专用课表,设备登记使用册、教学活动记录册、为农服务和党员干部教育册)的管理制度, 要求“三进二提高”,既:教学应用进课表,远程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活动进记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为农服务的效果,做到应用工作常态化。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自治区重点建立了远程教育自治区级、市、县(区)级和学校三级培训网络,制定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机制。2003年至2007年,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工程项目自治区级培训36期,培训项目学校骨干教师近5803人,培训项目学校校长2246人。配合教育部在我区吴忠市举办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应用国家级培训,为吴忠市培训骨干教师450人。

  项目县(区)普遍开展了有针对性县级培训,通过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咨询,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深入“三种模式”课堂进行指导培训。各地借助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应用培训。项目学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着力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90%以上教师接受了培训,并探索建立了“一带五”、“一对一”等校本培训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四、优化整合资源,构建资源网络。

  通过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各地加强了教育资源网络建设的统一规划,优化和整合了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网络服务体系。目前,石嘴山市、吴忠市、银川市兴庆区、固原市原州区、平罗县等市、县(区)已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并将农村项目学校分期分批接入教育城域网,使农村学校既能通过卫星接收教育资源,又能共享教育城域网各类教育资源,同时,教育局与部分项目学校实现网上电子政务。项目学校普遍建立了信息资源接收记录制度,做到了按时开机下载,定期归类整理,自制教学光盘,充实库存资源。部分县(区)专门下载了本学期完整的卫星资源,以备有的学校因故没有收集到的卫星资源,进行复制。很多学校把每周下载的资源目录整理后打印,张贴在公布栏内,并将一学期以来的卫星下载资源,按年级、科目分别建立文件夹存储,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新增资源内容,进行教学应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对优质的与教材内容相符的资源及时刻录成光盘,不断充实本校的资源库。许多教师还对远程教育教育资源不断深挖,通过自制课件进行二次整合,提高了教学应用水平。

   五、开展多种活动,推动应用工作。

  为促进远程教育应用,2006年,自治区开展了创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应用示范校活动,评出62所示范校。2007年自治区开展了农村远程教育应用年活动。按照应用年要求,各地积极组织了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示范课观摩、学科教研等活动,探讨三种模式教学应用。各地还以创建教育强县(区)、乡(镇)为抓手,把远程教育应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

  六、重视理论指导,科研引领促应用。

  自治区教育厅确立了“加强理论研究,推进应用指导”的思路,组织开展了应用情况专题调研,并把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应用研究,列入了自治区“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规划中,同时在银川市、石嘴山、吴忠市固原市还确定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子课题。各级教育部门不定期地召开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讨会,总结和交流远程教育应用的做法和经验,举办远程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实践研讨和组织“听课月(周)”活动,积极研究探索三种模式下的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为促进教师水平提高,探索出了一些“三种模式”课堂教学应用的新方式,提供了有效方法指导。

  七、发挥 “一网多用”功能,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自治区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到哪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就开展到那里”的要求,项目学校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搭建的平台,与乡镇、村达成共建共享协议,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工作,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发挥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综合效益。农民高兴地说:“远程教育为我们致富安上了千里眼,装上了顺风耳”。2006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为项目学校挂“两牌”(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基地),两个部门共同加强基地建设。

  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大加快推进了我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宁夏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前了五年。目前,全区中小学生机比由2002年的42:1提高到19:1,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由2002年的不足30%已达到 70 %以上,有78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和4万名农村教师正在受益。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搭建了服务“三农”的新平台,项目学校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服务、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多种形式帮助农民致富,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通过大力开展远程教育的应用,学校师生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明显感到:教学容量大了,课堂形式活了,学生兴趣浓了,教育教学综合效益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觉悟、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了;农民的思想更先进,眼光更开阔,生活方式更文明,得到了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种信息,找到了致富良方。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视察了宁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后指出: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放在学校这个做法很好,白天为教学服务,晚上和节假日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充分发挥设施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符合我国国情。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路很好,通过你们这个系统,可以延伸到更多的学校。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层次建设信息站、接受点、播放点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宁夏模式有着自身的特色,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一网多用功能,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