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的第一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正在全省各地普遍开展,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及早安排,精心组织。省教育厅于2004年9月16日下发《关于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教基〔2004 〕525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要求各地结合当地的相关教育资源,确定一个主题,精心组织活动方案。同时,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各项活动与当前正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中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各地按照省厅部署,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本地活动主题。革命老区信阳市确定的主题是“继承革命传统 做诚实守信的信阳人”;洛阳市确定的主题是“发奋读书 强我中华”;鹤壁市确定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各地都在中小学生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举行了活动月启动仪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
二、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月期间,各地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即各中小学校要至少开展一次“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主题班会,参观一次爱国主义展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展览,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聆听革命老人讲一次革命传统故事,组织开展一次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等活动,教唱一首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或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同时,要求各地利用九月份的教师节等节日或纪念日,开展尊师爱生等专题活动。革命老区信阳市组织开展“参观德育基地,再现光荣历史”活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周边县区的德育资源,采取组织学生去德育基地参观、请老红军老干部讲光荣传统、再走长征路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和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在全国人民庆祝奥运英雄归来的日子里,信阳市还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奥运英雄,传承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奥运射击冠军贾占波毕业于信师附小,学校请他参加了主题升旗仪式,给同学们以极大的民族精神教育。新乡市组织开展了民族精神宣传咨询服务一条街活动,各学校分别制作1-2块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板块,于9月20日上午在市体育中心集中向家长、社会进行宣传,提供咨询服务,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省会郑州市9月19日在绿城广场组织6000名中小学生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集中宣传日活动,省市领导讲话,学校代表宣读了《致全市中小学校的倡议书》,青少年做“四有”新人集中宣誓。开展的主要活动有:未成年人不进营业性网吧咨询及签名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宣传板报展、百名爱国人物事迹展、郑州商都3600年历史文化图片展、青少年才艺表演、街舞表演、军乐仪仗队表演、未成年人古筝表演、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合格接班人”为主题组织百名少年儿童绘画、组织小记者现场进行采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优秀图书展示展销活动等。
三、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生“人人知诚信 人人讲诚信”演讲比赛。今年3月,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下发《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人人知诚信 人人讲诚信”主题演讲活动的通知》(教基〔2004〕)145号),在全省4万多所中小学广泛开展了“人人知诚信 人人讲诚信”主题演讲活动。演讲活动主要在全省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高年级(四至六年级)学生中开展,结合校(班)会、团(队)会活动进行,做到班班讲、校校讲,在此基础上,通过层层选拔,组织开展了县(市、区)、省辖市、全省的主题演讲比赛。这项活动由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推动了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学校行动起来了,老师行动起来了,同学们行动起来了,家长也行动起来了,大家都为参加比赛,查资料,写讲稿,请辅导。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南阳市代表队,财政专门拨出3万元活动专款支持活动。入选的选手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讲稿。小学组选手马路瑶同学演讲的《摸一摸自己的鼻子》,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加上出色的演讲,打动了评委,打动了现场观众,荣获小学组第一名。全省演讲比赛于9月18-19日在郑州举行,共有22支代表队、66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这次诚信演讲除了电台、电视台、主要报刊刊播新闻外,教育时报、小学生学习报都拿出整版篇幅刊发了优秀演讲稿。
四、集中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今年秋季新生入学和学生返校之际,认真开展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守则、规范因地制宜书写、张贴在学校和教室的显要位置,每个学生对守则、规范的内容熟记在心,并落实到行为举止中。驻马店市第二初中在新生中开展了“迈好初中第一步”教育,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了“学守则、学规范、做真人”演讲比赛,倡导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努力构建讲真话、做实事、做真人的诚信校园文化。焦作市结合正在进行的“革除陋习、树新风、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工作,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讲文明共进步”和创建“无痰迹学校”活动;鹤壁市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与过去确定的“养成教育月”活动结合起来,利用班会、报告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并建立“文明监督岗”,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确保养成教育的成效。
五、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宣传,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省教育厅在机关报《教育时报》上开辟了宣传专栏。濮阳市电视台在“濮上人物”、“新闻透视”等栏目相继播出“段君毅夫人陈娅访谈录”、“刘邓大军过黄河功勋船工”、“革命圣地??单拐的守护神”等节目,市教育局组织学生通过校园网或闭路电视收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