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西省赣州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继承苏区传统,弘扬客家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2004-10-10收藏

  为组织好主题教育活动,赣州市教育局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明确了活动指导思想,组织了专门机构,作出了周密安排。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赣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央苏区时期形成的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苏区优良传统,是我们新时期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思想道德教育的好素材。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摇篮。赣南客家人在长期艰苦创业过程中孕育的客家文化和“团结、勤俭、文明、开放的客家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一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把弘扬以苏区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的红土地文化和赣南客家文化,作为加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任务,使之成为他们刻苦学习、奋力拼博、为家乡美好明天做贡献的重要精神动力。各中小学要以办好赣州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为契机,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培养有理想,有爱家乡之情、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本次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

二、组织机构

  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成立赣州市中小学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苏区传统,弘扬客家文化 ”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聪玲;副组长:虞石富、彭莲风、兰(斌贝)、余炜、孙爱平;成员:谢跃文、杨成荣、朱开天、郭春华、宋心义、钟芳华,办公室设在基础教育科,日常活动由基础教育科具体负责。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提高认识,把本次主题教育活动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深入学校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

三、活动内容

  1、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赣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赣南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用诚实劳动创造赣南美好明天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报效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努力学习,争做贡献的思想和精神。

  2、让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各项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家乡的进步和光明前途。

  3、赣南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我市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赣南的历史和优良传统,赣南客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影响赣南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在战争年代赣南人民是如何英勇抗争的历史,特别是当年的赣南人民参加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赣南人民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培养学生爱家乡的老一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4、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苏区传统,弘扬客家文化 ”要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赣南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精神代代传既要继承苏区的优良传统,了解赣南的客家文化,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苏区传统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继承赣南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知难而进等精神,鼓励中小学生刻苦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四、活动形式

  1、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按照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促进学科教育同本次主题活动的有机结合。要继续通过《赣南历史》、《赣南地理》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赣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今年秋季起在全市小学各年级开设《做文明礼服的好学生》地方课程,使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2、坚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切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和有关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等。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具有赣南风情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3、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学生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祭奠活动,举行入团入队宣誓和十八岁成人仪式,缅怀赣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奉献革命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品质;同时结合当代青少年的特点,通过举办老红军英模报告会、爱国主义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组织社会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教育青少年学生继承赣南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社会调查。促进学生接触社会、认识家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时间,初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0天。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天坚持升降国旗,每周举行国旗下讲话,全体中小学生都应会唱国歌。学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赣南苏区精神和赣南客家文化的横幅、语录牌等,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营造“民族精神代代传--继承苏区传统,弘扬客家文化 ”主题活动的浓厚校园氛围。

    6、进一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学校要主动取得家庭和社会支持,通过大力加强苏区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宣传,增强家长主动参与本次主题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要与文化、民政、广播、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积极宣传、报道各地的主题活动情况,努力形成“民族精神代代传--继承苏区传统,弘扬客家文化”活动的良好外部环境。

   五、活动安排

  五月:制定“民族精神代代传--苏区传统,弘扬客家文化 ”活动方案和实施意见。

  六月:各地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苏区传统,弘扬客家文化”主题进课堂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影片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苏区传统、了解赣南客家文化,学习苏区传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家乡的老一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七月、八月:各县、各校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苏区传统,弘扬客家文化”主题活动作文比赛、演讲比赛。

  九月:1、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切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
  2、组织中小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志愿者、青少年文明号服务活动,开展好“周日街头义务服务活动”。
  3、组织青少年学生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祭奠活动,举行入团入队宣誓和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活动。

  十月:1、开展“喜迎世客会,为大会做贡献”为主题的大讨论。
  2、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世客会期间的义务劳动和义务宣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