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把杆、全神贯注,左右手灵巧地配合着,不到一分钟,“红方”的小玻璃球就被这双小胖手打到球洞里了;另一间展室里,孩子们则被“爷爷的红薯饭”、“外婆的补丁袜”吸引住了;而在一间活动室里,几个“小不点儿”排着队在套圈、做陶艺……这是今年寒假记者在长沙市开福区少年宫现场采访时亲眼所见的情景。
为了让全市100多万名未成年人能有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自2004年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坚持了“三个纳入”,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事工程和考核范围;二是建设了“三大阵地”,即校外活动阵地、社区教育阵地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三是创新了道德养成、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三大教育”;四是优化了“三个环境”,即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以青少年维权为重点的法制环境。这一年,市委听取了专门汇报,解决了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设立了常年专项经费310万元;5个城区多方筹资先后建成了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举办了“毛泽东青年时期活动陈列”、“前进中的长沙”、“太行精神”等专题陈列和展览;各县区乡财政则投入近亿元,在全市建设了480个乡镇宣传文化法制站和社区宣传文化法制中心;380多个社区建立了未成年人活动室,创办了社区家长学校2100多所。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寓教于乐,让孩子‘乐中益智、乐中健身、乐中养德’。”2005年年初,开福区提出的“让孩子在快乐教育中快乐成长”做法在全市推广,于是,岳麓区的“快乐网上行”、芙蓉区的“快乐16∶00”、雨花区的“快乐小义工”、天心区的“快乐智多星”等以“快乐”为载体的思想教育活动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放学后孩子没人管,节假日孩子没玩伴,这是城市双职工家庭最大的烦恼,但芙蓉区的双职工基本不为此发愁,遍布全区几十个社区的“16∶00驿站”,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驿站”由社区和学校共同建设,人员为社区志愿者、退休老教师、学校下派的教师以及热心的家长。“驿站”组织孩子们读书、做手工、下棋、学书画以及担任社区小小播音员甚至社区小主任等,孩子们既学了知识又进行了社会实践,双倍收获。燕山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彭,去年暑假被选为“社区小小主任”,回到学校后像变了一个人,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突飞猛进,“当卫生委员容易多了”。
天心区的“快乐智多星”活动,更是让孩子们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体验中培养品格。天心一中有一个“有毒青皮豆”调查小组,其成员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但在学校组织的这个科技实践活动中,小组里几名孩子分工合作,走访了上百家农贸市场,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居民们的健康饮食提供了科学依据,项目也获得了省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这个区中小学生创造发明获市级以上奖励51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7项,国际奖励6项,国家专利80多项。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