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典型案例(6)

快乐的双休日

  “你拍一,我拍一,街头网吧不能去;你拍二,我拍二,乱花零钱很有害;你拍三,我拍三,自觉改掉坏习惯……”朗朗上口、寓教于乐的拍手谣,让孩子们在课业之余尽享童年的快乐。这是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街道党工委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活动的一个事例。

  南马路街道有南平、景阳等6个社区。这一带商贾云集,工厂多、市场多、学校多,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有6300多人。过去,不少孩子双休日都沉溺在网吧等场所,5天的学校教育成果被这两天冲淡,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也侵蚀和冲击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如何加强对孩子双休日的教育和管理?南马路街工委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小社区、大教育”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快乐双休日”活动,引导青少年争做“快乐小主人”。

  为此,街工委、办事处拨出专项资金,改造庭院,安装体育活动设施,建成3个活动室,并发挥驻街单位作用,先后建立并完善了四个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长教育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和文体活动基地。同时,对社区内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活动网络,并依据个人爱好组建兴趣小组,利用双休日开展演讲、插花、三棋一球、书画比赛和征文等活动,不仅点缀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也让他们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

  孩子们的“快乐双休日”丰富多彩:这边是十几个孩子在切磋棋艺,玩得不亦乐乎,那边是腰板挺直的孩子在向社区辅导员学习书法,而更多的孩子则在排练小品和短节目。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快乐双休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投身其中,南平社区举办的庭院艺术节一度吸引了200多个孩子展示才艺。

  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的“五老”辅导员队伍也为“快乐双休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经常给孩子讲抗战的峥嵘岁月,教唱革命歌曲;退休工人陈世祥自编了朗朗上口的“拍手歌”;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等教育专家定期为南马路地区的学生家长讲授家庭教育课,把家长的注意力引导到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来。

  读书在这里蔚然成风。南马路街工委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年龄段,分层次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街工委还通过读书故事会、读书知识竞赛来检验学习成果。社区内的南马路小学还面向社区所有孩子免费开放网络教室。如今,社区里已有75%的未成年人投入到“快乐双休日”活动中来。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4月8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