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九中两年前对德育问题动起了脑筋,变被动式说教为学生自觉行动,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措施,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使德育变得亲切了。
用听证会唤醒学生
【事例】高一学生小波沉迷于网络游戏,整天泡在网吧。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犯了难,如果光给处分可能效果不佳。学校决定给小波一次机会--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有80多人,除6位像小波这样沉迷在网吧的学生外,有学习优秀的学生,有学生家长和社区干部,还有网吧的老板。听证会上,大家从各自角度谈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语重心长地对小波进行规劝,并要求学校再给小波一次机会。小波深受感动,他说:“这次听证会学校没有给我任何处分,可对我的教育却是非常深刻的,让我彻底清醒了。”
【实践】为了调动和发挥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功效,近年来,萧山九中探索用听证会的形式解决教育上的焦点问题。如针对学生违纪行为处分、家长与学生关系处理、学校课程设置等,分别邀请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人士代表,举办民主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每一位代表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可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2003年以来,学校已先后举办8次听证会,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很多时候是在听证过程中就直接触动了学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用师生结对感染学生
【事例】高二女生小文,性格十分内向,同学关系紧张,曾一度想辍学回家。在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时,小文投了热情开朗的吴老师的票。于是,吴老师走近小文的生活,晚饭后散步聊天,谈生活谈人生;闲暇时一起唱唱歌、爬爬山,久违的笑容终于出现在小文的脸上。慢慢地,小文向信任的老师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心扉,吴老师因势利导,针对她的学习情况给她联系了辅导老师,内向的小文自信了,也进步了。
【实践】教师的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用优秀教师自身的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这是一种实效明显的德育形式。萧山九中在全校进行了“我最喜爱的老师”的调查,并由各班班主任选定班中需要转化的学生,召开座谈会,让这些学生与自己喜爱的老师结成对子。学校专门为这一对对特殊的朋友举行了大型的登山比赛,为他们营造真实亲切的对话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了课堂的约束,没有了学习的牵绊,学生的心灵在这一刻敞开,心结在这一刻舒展。
用课题组实践导引学生
【事例】高二学生小军出手大方惯了,每周的零花钱都超过200元。像他这样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还有几个。为此,学校把他们召集在一起,成立了“中学生消费观”调查组。这个小组常常到各个班级随机找一些同学调查每月花钱的情况。他们还深入农村,亲身体会或感受农民伯伯赚钱的不易。半个月下来,这几名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加以改正。现在小军每月都会控制零花钱,还懂得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实践】德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良好品质的形成,只能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进行。萧山九中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成立了“与名人对话”、“异性同学交往”、“感恩图报”等13个课题组,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地矫正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比传统的教师说教方式所起到的效果要好,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用好书滋润学生
【事例】高一男生小佳,缺乏毅力和恒心,是非观念不强,很容易受一些不良语言和行为的影响,对未来缺乏信心。为了转变他,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为他提供了两本书:《成功需要多长时间》、《命运只关两次门》。在读完这两本书后,小佳对照分析自己的思想问题,发出了“我要找回我自己”的感悟。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克制自己,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好,我会坚持到底,相信胜利一定会属于我。
【实践】好书和好文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萧山九中在组织学生读书时,先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然后相应地选择一批书组成“图书超市”,供学生选择。在读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留下批注,理解、分析、评判书本内容,并举行读书报告会,就书的艺术性和思想内容展开讨论。通过行之有效的读好书、好读书活动,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学生的生活多了一份乐趣,成长多了一份睿智。
用名人报告启迪学生
【事例】高一学生小沈听完传化集团公司总裁徐传化的报告,感触很深。从一个小作坊发展为如今在全国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徐传化的的成功经验是抓住机遇,敢于为先,大胆尝试。小沈原来文化课成绩较差,不思进取。通过这次报告会,他下定决心,要比别人更加刻苦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实践】萧山九中规划让学生“3年听满60场名人报告”,让每场报告都为学生留下一些启示。近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了50多位优秀社会人士来校作报告或与学生座谈,他们当中有知名企业家、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艺术家等各行各业人士。主题涉及一个失足青年的启示、我的留学生涯、台海形势与青年使命等,都是有益于学生素质教育,同时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名人的成长史、创业史,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理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了强烈的震撼。
萧山九中的德育策略研究和实践还有“用好课堂滋润学生”、“用好影片振奋学生”、“用好信箱疏导学生”,等等。萧山九中精心制定的德育改革方案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4月1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