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工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也分别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校园飘起红丝带,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性文件,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制定下发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内容,要求初中以上学校必须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明确了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学段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还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专项督导和专项检查内容,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督促各地认真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2003年,由国家督学带队,对部分省区进行了以预防艾滋病教育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专项督导。今年,教育部按照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在要求各地自查的基础上,对山西、浙江、福建、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进行了抽查。
教育部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在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即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中等职业学校4至6课时;普通高校应开设专题讲座或将其内容纳入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每学年平均不少于1课时;高校、中职以及普通高中必须向每名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到2005年,发放率应达到100%;2005年年底前要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和校医进行一次轮训;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应根据师生人数配备相当数量的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的科普读物,到2005年,配置率达到80%以上;校园宣传栏中应设有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园地,到2005年,宣传园地的设置率应达到70%以上。
教育部对农村地区学校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艾滋病教育给予重点支持和扶持,免费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视听培训教材、教学资料和科普读本。2002年至2003年,向全国2891个县教育行政部门配发《学校预防艾滋病师资培训视听教材》,向西部12省赠送价值近40万元的预防艾滋病挂图、科普读本等。今年再次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学校赠送价值近70万元的教学挂图、教学光盘、教学投影片和教师指导用书。
教育部不断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力建设,近3年来共举办24期骨干师资培训班,培训1200余名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校医。今年,在河南、吉林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省级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并举办15期师资培训班,培训教师和校医近1000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积极开展了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红丝带从课堂飘到课外,从校园飘进社区。几年来,教育部多次组织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奖征文、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绘画宣传、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上有奖问答、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红丝带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4年11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