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要求思政课教师走近学生,以自己亲身的调查感受,客观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依据。该校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系学院开展调研制度,上课前先调研,使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贴近学生,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宁波大学从今年开始,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系学院开展调研活动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别与学校的19个学院联系结对,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负责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所在学院开展的相关学生活动等。联系教师每年向学校提交一篇调研报告或其他信息材料,此项工作作为理论课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近日,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以《为了收获那一片希望---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以宁波大学为蓝本)》为题,将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的调研报告选编成册。该文集中选编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和问题”、“大学生学习动力与成才愿望透析”和“未来人生幸与不幸,它很重要---关于宁波大学学生婚恋观的调研”等调研报告,运用个案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手段,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种思想现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教育应对的思考。
该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任陈正良教授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系统把握学科理论知识和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把握教育对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该校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罗维副教授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做的是人的灵魂的塑造工作。因此每一位感受到来自使命呼唤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和教师,都应该自觉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水平,去践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据该校近期的调研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自己不仅增加了理论知识,而且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该校工学院的一位学生说:“过去总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沉闷、很枯燥,没想到现在老师讲得这么生动,觉得可亲又可近,解渴又解惑。”
(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周密)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7年12月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